咨询热线: 400-8059-268

江苏滨海:“志愿者服务+”点亮文明之光

时间:2021-04-20 11:48:51 来源:扬眼

扬子晚报网4月19日讯(通讯员 陈冬平 吴超 记者 万惠娟)近年来,江苏滨海现代农业园区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热点难点、焦点、痛点,精心绘制“脱贫快攻坚,小康加速度;生态铸文明,环境添美度;产业大发展,经济拓跨度;新风广传播,文明增厚度”四幅图景,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为打造文明、和谐的新园区增添新活力。

“志愿者服务+之一”:

脱贫快攻坚,小康加速度

“我行动不便,以前很少出门,现在好多了,经常有志愿者到家里来,陪我聊聊天,帮我打扫卫生,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好了……”在贫困户张守君家中,一群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正在忙碌着。“陈李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志愿服务平台招募广大群众志愿者加入服务队伍,对辖区内贫困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改善辖区内贫困户精神面貌、居住环境,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陈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介绍到。

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发展果蔬产业。夹堆、同心等6个村党支部带领78名党员干部、526户农户成立了6个果蔬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2600亩,吸纳带动低收入农户408户。实行龙头带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以省级龙头企业海大公司为依托,实行“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让其分享产业红利,已培植家庭农场34个、合作经济组织29个。据了解,陈李村志愿服务支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工作已经开展了十余次志愿服务活动,惠及辖区内贫困群众超过200人。

“志愿者服务+之二”:

生态铸文明,环境添美度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业园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带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走进农业园,在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志愿者们忙碌穿梭的身影,“红马甲”已成为环境整治行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走街串户张贴倡议书、发放宣传资料,与群众面对面谈心,耐心解答群众疑问,宣传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提升了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在农业园集镇提升工程现场看到,河道干净整洁没有漂浮的垃圾,沿河两岸栏杆正在搭建,人行道的道板砖也正在铺设之中。集镇道路的建筑都已粉刷一新,防盗窗和空调支架都改造成了仿古式样,看上去别有韵味。不远处的道路改造现场,志愿者正在铺设道板砖。

此外,结合日常保洁工作,乔木寨村组织志愿者队伍,以村内主干道路沿线、房前屋后卫生死角、沟渠河道等重点区域的杂草、垃圾为重点,深入开展全域整治,切实解决占用公共空间资源、私搭乱建等问题,对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等进行彻底清理,营造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现在家乡更干净,档次也上来了,大家干事的热情也随之增强,环保意识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志愿服务队员于广江说道。

乡村振兴,既要塑型,更要铸魂。下一步,农业园以提升集镇建设品质为主要目标,围绕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生态品质、发展水平“四提升”的要求,持续组织集镇建设攻坚,加强设施配套、深化环境整治,加快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新型集镇建设环境,进一步增强集镇功能和建设发展活力,全面提升集镇人居环境。

“志愿者服务+之三”:

产业大发展,经济拓跨度

寒冬已至,在农业园梨花雨景区,十几名身穿红马甲的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正在基地进行义务劳动,有的拿大锹松根;有的拿剪刀修剪;有的在施肥……大家分工协作,干得热火朝天。大家在劳动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实现价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志愿者的风采。

完善由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专家工作站、科技培训、产品展销、“三新”展示、质量控制等中心组成的综合服务平台,切实增强服务全县农业能力。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在主导产业规模化、智能化、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实行标杆引领。加大对黄河故道产业研究院、朗坤农科园、锦天勤花卉、“三新”示范基地等研发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品牌创建,在大套蜜梨品牌基础上,再争创1-2个有影响力的公共品牌。加快龙头加工企业培育和集聚发展。完善食品加工园道路、蒸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深入挖掘农旅休闲功能,依托园区境内老梨树、古黄河、万鸟乐园等独特资源,加快推进18平方公里大套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重点实现梨花语景区朗坤农科园、羊羊薰衣草、锦天勤花卉、低空飞行等农旅项目有机融合。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在政策宣传、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处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积极带头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正逐步成为乡村振兴强有力的助推剂。”农业园党工委书记梁炳山坚定地说。

“志愿者服务+之四”:

新风广传播,文明增厚度

义务理发、志愿参加环境整治、为群众办好事……在农业园区,各单位、各村、各企业组织的30多支党员、妇女、干部、职工、教师、学生等各类志愿服务队,走进镇敬老院,走进乡村、走进群众家中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12月11日上午,该区岭山村道德评议会成员就集中在一起对村居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文明家庭及不文明行为进行评议,并以红黑榜的形式将评议结果公布在村务公开栏内,接受大家监督。“通过道德评议红黑榜,谁对谁错,应该向谁学习,一目了然。让居民有榜样可以学习,有反面教材引以为鉴。”村党总支书记介绍道。

道德评议委员会都由志愿者组成,通过说身边人、讲身边事,让一些人“红红脸,出出汗”,对一些歪风邪气,不良之风的现象起到警示作用,同时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淳化民风,逐渐让村民享受美好环境、养成美好品德、过上美好生活,传递社会正能量,树立文明新风尚。

红白理事会引领节俭风尚。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红白事随礼也水涨船高,一方面令村民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村民办事的“热情”。在婚丧嫁娶、孩子满月、子女升学等方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之风盛行。区里发动志愿者把红白理事会建设作为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抓手,宣传劝导村民从简办事,反对铺张浪费,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乡风。

“现在比起以前好多了,很少有人办事请客。倡导文明新风,厉行节俭办事,就等于减轻了我们的家庭负担,增加了我们的‘隐形收入’。”村民于爱华深有感触。

文明的乡风像细雨一样润物无声。如今,爱老孝亲、厚养薄葬、办事从简,在园区已蔚然成风。

编辑:侯程方 审编:admin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