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志愿服务 让吉林城乡充满人情味儿

时间:2020-12-21 17:42:29 来源:中国日报网

近年来,我省志愿服务蓬勃兴起,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幸福的温暖力量。“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逐渐深入人心,演绎着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

本报记者 韩雪洁 吴茗 实习生 高亭亭

在社区,有志愿者义务巡逻;在学校,困难学子得到及时救助;在广场,志愿者进行科普宣传,举办文艺演出;在敬老院,学雷锋志愿者看望老人,孝老爱亲……在我省,一支支志愿服务大军活跃在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志愿者们用奉献和爱心,汇聚起大爱无疆的暖心图景。

有需要的地方

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李蔷是长春市绿园区宇航社区居民,也是一名学生家长,她因遗传因素患病,丧失了劳动能力,病痛和贫困给她的家庭带来巨大压力,最让她忧虑的,还是担心孩子有一天因为没钱上不起学。在她陷入极度苦恼的时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向她伸出了援手,宇航社区的工作人员帮助她办理了低保,还有爱心志愿者为她女儿捐赠助学金,这让李蔷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像李蔷这样因为志愿者的爱心行动解除了燃眉之急的困难群众还有很多。

11月28日,长春市鼎庆公司党支部启动了“抗疫情献爱心筑未来”2020年捐助百名学生活动,为绿园区铁西街道、青年路街道、西新镇所辖的14个社区、3个村的100名贫困学生捐助了25.03万元助学金,其中就包括李蔷的女儿。本次捐资助学活动所用资金,主要是“鼎庆人日行一善”公益基金,由全体员工自愿参与,每人每天拿出一元钱,涓涓爱流汇成海洋。鼎庆公司党支部坚持每年对长春市绿园区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爱心活动已经坚持了14年,捐资助学款累计350余万元,已有1200人次受益。

扶危济困,捐资助学,这样的志愿服务项目在我省屡见不鲜,帮助很多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

助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也是很多志愿组织经常开展的服务活动。梅河口市“爱心之家”助残志愿者协会长年关爱贫困残疾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解决后顾之忧;长春市益路公益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开办“假期课堂”,帮助孩子们“圆梦”,还为乡村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免费送餐服务。很多社区都成立了志愿者组织,居民有需要的地方,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危难之际

志愿者挺身而出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这句网络流行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中特别奉献者的敬意和感恩。志愿者,就是这样无私奉献的群体。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阶段,全省70余万名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展开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82万场次,服务群众达1915万多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志愿者的使命担当。团省委依托12320卫生热线,招募青年志愿者3000余名,在机场、火车站等地开展卡点排查,累计测温30余万人次,消毒60余万平方米。北华大学学生艾泽铭就是其中之一。家住长春的他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一名青年防疫志愿者。在长春火车站,他担任志愿服务队团支书,先后带领4批志愿者测温28.9万人次,妥善安排体温异常旅客数百人;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他每天往返路程5个多小时,在机场服务时长每天超过7小时,不间断开展测温、消杀;在长春市北京大街社区,他带领30余名组员累计接触外来人员和体温异常者上百人,每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室外执勤6个小时。疫情防控期间,他连续83天坚守在志愿服务岗位。在上岗服务之余,他还为300余名即将上岗志愿者进行岗前辅导,每晚撰写发布战“疫”日记,累计获赞30多万次。

像艾泽铭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在城市乡村、街头巷尾,筑起安全防线。

疫情平稳后,我省迅速建立健全了应急志愿服务队伍,以应对其他突发事件。首先成立了防汛救灾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突击队,然后相继组建了消防救援志愿服务队、新时代宣讲师先锋组、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扶贫攻坚志愿服务队、医疗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心理疏导应急志愿服务队、科技应急志愿服务队、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法律救援志愿服务队、人员走失寻找志愿服务队、社会救助志愿服务队等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同时进一步完善全省应急志愿服务体系,着力组建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加强培训演练,完善调用机制,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志愿服务

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

近年来,我省聚焦脱贫攻坚,组织1521个县级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1337个民间志愿服务队,22万名志愿者,深入全省8万户贫困户家中,开展志愿服务。

由白山市志愿者协会与科协共同组织的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了精准扶贫,省科协组建了全省科技志愿者总队,下设4个专业分队,104个小队,总队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吉林农业大学校长李玉担任,吸纳“三长”即农技站站长、学校校长与医院院长作为志愿服务的骨干与带头人,广泛吸纳科技工作者与民间科技小能人参与,现在,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总数达到55.8万人。他们聚焦脱贫攻坚,助力精准扶贫,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智慧行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贫困群众生产的农产品无法销售,严重影响收入。吉林市委宣传部与市志愿协会组织志愿者走入贫困户家中,了解群众需求,举办扶贫爱心大集,累计帮助销售扶贫农产品价值208万余元。吉林供电公司志愿服务队发动各基层单位对滞销扶贫农副产品进行摸底排查,与永吉、桦甸等5个县市区所属的38个乡镇、47个村委会达成扶贫产品合作协议,实施开展营业窗口线下推介,第一期引入90种扶贫农副产品在97个供电营业窗口集中展示,广泛动员各类用电客户,以买代捐、以买代帮。

广大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积极踊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农产品促销活动,除自己自愿采购外,发动社会力量以买代帮,在网上直播推销带货,成效显著,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

辽源市龙山区广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助农扶贫志愿服务,开展的“温暖龙山让爱传承”公益慈善活动,累计募集慈善资金336万元,资助贫困人口1900余人。松原市以“助力脱贫攻坚我要日行一善”为品牌,集中开展“精准帮扶”“困境家庭公益体检”“助残帮扶”“金秋助学”等形式多样的系列志愿服务组合拳,帮助不同贫困群体,取得了良好成效。

助农秋收,让志愿服务延伸到了田间地头。受台风影响,今年全省农作物倒伏较多,秋收难度增大。为了解决贫困户秋收难题,很多地方都倡议志愿者帮助困难农户秋收抢收。杨旭国是长岭县宁家村驻村第一书记,他协调了松原市83名志愿者来到村里,帮助困难家庭秋收,赶在10月18日前超额完成秋收任务,做到颗粒归仓,助农增收。

党员带动群众

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在我省,很多党员志愿者,带动群众参与志愿活动。长春市长山花园社区依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仅逐渐改变了小区老旧破的面貌,打造了花园式社区,还组建了12支志愿服务队,实打实为居民开展扶贫、助残、维修、普法、养老、扶小等全方位服务,带动居民共治共享,共建和谐幸福美好家园。

在吉林市,“党建+志愿服务”早已成为常态化机制,构建党建工作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型党组织,让党员群众时时触摸党建脉搏、感受党建温度。在文庙街道天胜社区,红色大院、红色楼栋、红色长廊……一个个红色党建展示板、墙体画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红色党建示范带沿线。天胜社区党委结合社区实际“以点建设、连点成线、连线成带”建设了红色示范带,积极融合区域内各行业领域党组织发挥力量服务社区居民,用红色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社会健康发展助力。

磐石市共有268个行政村,其中省级贫困村20个。为破解各村缺乏资金投入和项目覆盖,贫困户脱贫难度大等难题,磐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创造性提出了党群联建扶贫田项目,以村为单位整合贫困户耕地及村集体土地,通过置换地块的方式尽量做到集中连片,便于耕作,形成联建扶贫田,再通过发动全市各层面党员干部志愿者与贫困户联合参与扶贫田的生产建设,并将年终所得经济收入全部用于贫困户脱贫分红。项目实施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千余次,参与志愿者3万余人次,党员干部、志愿者参与热情高,受益群众广,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7271户,促进村集体增收500多万元。

志愿服务无处不在,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我省实名注册志愿者250万人,志愿团体1.34万个,志愿服务项目2.44万个。

一些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辐射广泛,影响深远。通化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创始人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十几年来义务帮助被拐、流浪儿童寻亲,成功案例达3500多个,让这些曾经遭受巨大苦难的家庭得以骨肉团圆。如今,“宝贝回家”志愿者达几十万名,遍布省内、全国,延伸到国外,织起一张大爱无疆的寻亲网,为更多的寻亲者带来希望。张宝艳说:“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文明进程。”

图片说明:

①志愿者坚守在抗疫一线

②长春市鼎庆公司志愿者坚持十几年无偿献血

③梅河口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去慰问老人

④志愿者们为农村贫困居民捐赠生活用品

⑤志愿者助农秋收,贫困户家的玉米及时归仓

⑥长春市长山花园的社区工作者都是志愿者,把居民当亲人一样服务

⑦志愿者开办的爱心食堂为清洁工和困难群体提供免费餐

⑧宝贝回家志愿者们帮助被拐人员与家人团聚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侯程方 审编:admin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