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北京:“科技支撑”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

时间:2020-07-08 11:08:06 来源:人民网

5秒钟自动身份认定、40秒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24小时无人接触……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创“无接触智能预检分诊”模式,全区15个街道124个社区,316个小区,388个防控卡口安装了小区卡口智慧门禁系统,借助“科技支撑”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西城率先深化落实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部署,推动城市基础装备升级,精准赋能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持续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首推“无接触智能预检分诊”

患者不需要再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而是在一个智能化闸机前站定,通过“扫脸”直接实现了健康宝和身份信息认证,在体温测量正常后,按照语音提示如实回答流调提问,便完成了预检分诊的全部内容,而且全程不再需要医务人员面对面指引,在方便患者就诊的同时,真正解放了基层医务人员预检分诊力量。

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琤琤介绍说: “疫情期间,流行病学史的调查、查询到院人员的健康状态、身份信息登记、测量体温是各医疗卫生机构在患者进院之前务必做好预检分诊的四件事,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7个社区卫生站,辐射辖区12万人口的健康保障,平均每天接诊量超过1200人次,在每天超千人的接待患者中,九成左右为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这其中不会用智能手机的接近一半,虽然中心发动医护人员、党员参与到门口预检分诊工作当中,但值守的人力仍然难以满足需要,耽误了患者的就诊时间”。

今年5月开始,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提出利用人工智能信息化手段代替医务人员来完成预检分诊工作,经反复研究,决定与中国电信对接合作,引入北京健康宝大数据库,通过在医院门口安装5组智能无接触预检分诊闸机,在患者进入医院以前,通过全自动化识别患者身份,智能语音完成流行病学史的调查,以及体温身份的识别登记,为医院疫情防控提供了简单、实用、高效的技术支持,解决了接触式测温费时费力效率低的问题。

“智能无接触预检分诊闸机投入使用后,只用5秒钟,就完成了健康状况查询、登记和测温三件事,我们把与患者面对面的工作全交给机器完成,不但减轻了医院在预检分诊环节上的人力和财力成本,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压力也减轻了。”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琤琤介绍,“目前,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的5个通道已经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下一步将推广到7个社区卫生站,真正守好地区百姓的健康大门,降低感染传播风险”。

安装智能门禁系统助力社区防控

“通过人脸扫描,可在一秒钟内快速实现人员身份验证、非接触式体温测量、进出记录可视化、黑名单报警等功能即使面戴口罩,智能门禁也能准确地对人脸进行识别”,在丰侨公寓,金融街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智能门禁的使用,对小区管理、疫情防控,将会起到‘创造性’地改变。”

人工测温存在偏差、进出小区忘带出门证、提醒戴口罩苦口婆心……为解决疫情期间发生在小区出入口的这些难题,广内街道今年五月份开始在西便门东里和长椿街社区的小区门口试点安装具有自动化的体温测量设备、识别业主身份、温馨提示佩戴口罩等功能的智能闸机,为社区疫情防控提供了简单、实用、高效的技术支持,解决了接触式测温费时费力效率低的问题。

“居民站在门禁屏幕前,系统即可快速完成图像识别,如该居民正处于观察期,系统会发出提示。而后台工作人员听到提示,就可以及时前往进行管理、疏导。而待到观察期结束后,系统将自动删除到期人员信息。”金融街街道丰汇园社区已经在丽华苑试点安装了智能门禁,该社区负责人表示,此次统一安装的智能门禁,人脸识别精度高、测温精度高,误差小,而且与“北京健康宝”“市区街数据中心”等关联,本小区出入人员管理可以通过机器自动对来人面部进行识别,完成三方信息比对,能够快速、有效、准确地显示准入状态,具备可推广的实际条件。

金融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以往以身份认证为核心的社区管理不同,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的社区人员管理,需要更加精准、省时省力,智能门禁的应用,让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有了进一步的“科技支撑”。目前为止,街道首批为31个有条件的楼房居住小区的39个卡口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各社区也正在有序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今后街道将会在辖区居民小区、平房院安装智能门禁,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增添安全锁。

减少人员投入缓解社区工作压力

金融街街道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辖区范围内既有高楼大厦、高档住宅小区,又有平房院、“三无小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金融街街道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物业企业工作人员等,每天投入数百人开展卡口值守、出入人员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等。”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有的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连续值守,几天都回不了家,“值守任务相当繁重”。“社区一线防控,人手不足是个很大的困难”,丰融园社区负责人介绍说,“如果智能门禁投入使用,可节省人力,基本一个卡口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值守,能减少因‘人海战术’带来的人员力量不足问题”。

金融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借助科技手段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可实操模式,是结合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这一种创新,安装智能门禁系统不但解放了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的时间,缓解了紧张的工作压力,更有助于促进社区防控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效率,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

西便门东里社区总面积4.5万平方米,共辖11栋楼,常住居民1300户,约2950人。疫情发生以来,虽然社区发动居民志愿者、在职党员、社区党员等参与到防疫工作当中,但值守的人力仍然难以满足需要。

“在安装该系统之前,小区门口的志愿者不仅要对进入小区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进行检查测温,还要时刻留心机动车的进出情况,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西便门东里社区工作者表示,如今居民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进入社区只需进行人脸识别,不仅能验证身份,而且还能检测体温。下一步,将随着系统的正常运行,逐步减少卡口值守人员数量和人力投入,实现人脸识别+体温检测目标,将最大限度地解放人力,缓解了社区工作压力。

在广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负责安装智能闸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前期集中为居民进行人脸信息录入,智能闸机除了可以记录被测人员的头像图片及对应体温,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测以外,还可以为小区每天出入人员提供信息采集,为社区治安管理,追溯可疑人员人脸信息提供便利。同时,系统设备采用了顶级的人脸识别算法,即使人们佩戴口罩也能够识别人员身份,也可以检测人员是否佩戴口罩,如果人员未戴口罩,则会发出语音警报,提醒人们及时戴好口罩,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筑牢安全屏障提升居民安全感

“认证失败”,记者到西便门东里社区采访时,被小区的人脸识别系统拦在了门外。在小区大门口值守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上前询问,在查看相关证件并测量体温后才得以进入小区。车辆进入小区时,值守人员会检查通行证和身份证是否合一,并测量体温。

“不是本小区的居民‘刷脸’肯定进不来。”采访当天,不少社区居民表示,人脸识别+体温检测防疫系统让他们有了更多安全感。社区封闭式管理以来,居民普遍表示,社区的治安变好了,发案率降低了,人、车流量都减少了,孩子在小区里面玩都放心了。人脸识别+体温检测防疫系统能让这种封闭式管理持续下去,提高了社区的安全度。采用人脸识别测温门禁系统还可以实名记录进出人员信息,同时测温的数据也可以实时上传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区域内的出行轨迹、每日体温信息等进行智能分析,为及时发现异常人员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西便门东里社区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还统一将一批符合资质的快递和外卖小哥的人像信息录入了该系统,在确保社区疫情防控不松懈的前提下,让快递小哥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顺利进入小区,为居民进行无接触式配送。

出台赋能行动计划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治理经受大考,西城区紧紧围绕首都功能核心区功能定位,把握当前数字化、融合化、场景化的技术变革趋势,研判区域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情况,今年五月份,专门出台了《西城区加强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推进精细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赋能计划》。《赋能计划》共提出六项重点任务,在互联网信息产业、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多领域渗透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根据《赋能计划》,西城用三年时间推动新装备新技术在辖区内的全面应用落地,以实现城市基础装备全面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全面升级,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升级。

而此次在全区15个街道124个社区,316个小区,388个防控卡口安装小区卡口智慧门禁系统,通过三大运营商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等技术,助力常态化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还是西城区加强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推进精细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赋能计划的首个落地应用场景,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今后西城区将全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扩大内需,增强市场活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全面赋能于城市治理、城市服务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西城区梳理出了23个新装备新技术应用重点项目,总投资金额预计16.6亿。目前已经在5G网络基站建设、5G消费升级、城市智慧化管理、垃圾精细化处理、商业场所数字化改造、商务楼宇智慧化升级、政务服务智能化更新、智能文物保护修复建设等领域启动了项目建设,与此同时,西城区还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建设、互联网诊疗服务、智能养老服务、停车电子化管理、金融机构智能化服务、网络安全建设等领域整合开放公共资源,梳理出了具体的场景应用项目需求,向社会推介,共同推进项目建设。(鲍聪颖 张海涛)

原标题:创新打造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首个落地应用场景 北京西城借助“科技支撑”推进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

编辑:侯程方 审编:admin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