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志愿服务“花开”香满城——济南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综述

时间:2019-12-24 11:37:37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志愿服务“花开”香满城——济南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综述

济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成立。(资料照片 赵晓明 摄)

志愿服务“花开”香满城——济南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综述

泉城义工活跃在济南大街小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志愿服务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彰显社会公正、和谐人际关系。通过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发动民力,汇集民智,引导群众自觉促进社区的和谐,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脚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也在不断前行。我国志愿者行动和志愿者的出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最早的志愿者产生在为社区服务的层面上,许多城市成立了“社区志愿者服务指导委员会”“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等组织。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共青团系统形成的全国性的志愿者组织——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诞生,我国志愿活动的春天才算真正到来。济南市的志愿服务事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而随着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济南志愿服务事业也向着“品牌化、社会化、规模化”的公益事业演进。

志愿服务事业历经25载不断迈上新台阶

1994年3月5日,在共青团济南市委的组织下,泉城青年亮出“青年志愿者”旗帜,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志愿者活动月活动,标志着济南市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经过25年的发展,志愿服务行动已经成为新时期青年运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共有志愿服务组织1.2万余个,注册志愿者达100余万人。回顾济南市志愿服务行动历程,主要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发起实施阶段(1994-1999年)。本阶段主要是开展活动,建立组织,推广志愿服务理念。动员青年传承雷锋精神、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994年初,团市委号召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同年12月,济南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使用全团统一的青年志愿者标识。1995年,团市委启动济南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选树了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典型,激发了青年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的热情。1996年,济南市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年志愿者城市公益服务十个重点城市之一。  发展建设阶段(1999-2004年)。本阶段主要是设计项目、充实队伍,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启动实施节水保泉、保护母亲河、消防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青年需求和社会需要的有效衔接。2001年12月,“济南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更名为“济南市志愿者协会”。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为志愿者注册和服务提供便利。围绕每年3月5日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促进志愿服务机制化、常态化。以“2001国际志愿者年”系列活动为契机,在全市营造了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扩大了志愿者精神的普及。

深化推进阶段(2004-2009年)。本阶段主要是承办项目、完善体系,推动志愿服务社会化参与。推动志愿者行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党政领导,共青团牵头、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格局。2005年8月,由市文明办、团市委、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发起的“泉城义工在行动”亮相泉城。不到一年时间,“泉城义工”就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9月,成立济南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同年10月1日,《济南市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对全市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立法保障。10月24日,济南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成立,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规范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

优化提升阶段(2009-2014年)。本阶段主要是优化结构、深化内涵,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注重将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成果转化,在泉城广场、泉城路等重点区域设立城市志愿者文明服务岗,与高校志愿者对接,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按照“把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服务时间有机结合,通过制度化安排转化为长效服务机制”的要求,完善志愿者协会枢纽型组织作用,围绕社会需求,探索形成志愿服务的社会功能。积极运用新媒体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加强志愿者文化产品推广,选树大批优秀志愿者典型。2014年5月,济南市文明办制定了《济南市志愿者登记注册管理办法》和《志愿者星级评定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广泛开展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等工作,规范对志愿服务阵地和志愿者的管理。

推进制度化建设阶段(2014年至今)。本阶段主要是注重组织规划、健全制度管理。成立了市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和市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总队,全面负责对志愿活动的组织规划、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每年召开专门会议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2016年年初,市文明办成立了济南市志愿服务联盟,进一步加强了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建立起市、区县、街道三级管理体系。同年,“泉城义工”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18年,济南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注册成立,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的志愿服务工作;济南市志愿服务推进中心、济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成立。

用颗颗爱心为构筑“文明济南”添砖加瓦

奋斗,是济南人引以为傲的城市基因。20年勠力奋斗、克难攻坚,让济南如愿摘得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那份荣耀至今仍在济南人心中澎湃,让大家振奋不已、自豪无比,更让全国对济南刮目相看、佩服点赞。

而在荣耀的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让城市“升温”,让“金字招牌”熠熠生辉。他们自觉聚集在一起,用行动撒播希望和爱。他们是这座城市普通的一分子,却用爱和奉献不断为城市注入新活力。他们就是用颗颗爱心为构筑“文明济南”添砖加瓦,成为这座“大爱之城”中最生动风景的志愿者们。

在济南,注册志愿者达到100余万人,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他们与无数活跃在大街小巷、网上网下的市民,成为济南文明创建的中坚力量。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片热土,以“济南是我家”为朴实夙愿,无论是驻济机关单位还是普通市民群众,都自觉参与到创城工作中来,提供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支持支撑。

在济南,志愿服务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接受,志愿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身边,温暖着人们的生活。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出现在每一个交通路口,酷暑烈日、风雨无阻;他们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自觉组织起来定期走上街头,将志愿服务带入社区,走进千家万户;他们有的已两鬓斑白,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中,通过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毕业后将继续留在这里,因为这是一座温暖的城市。”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告诉记者。

在济南文明创建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形成了全民参与、各个行业参与的强大力量,彰显出济南这座城市独有的风貌:公交驾驶员董丹、“白衣天使”胥婕、济南市儿童福利院亲亲妈妈服务团队、济南市1·23救治产妇献血群体……树立什么样的典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导向。在这些好人的带动下,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事业,济南的好人不断涌现。

济南通过理念传播、嘉许激励、政策落地等方式,在媒体开设“德耀泉城”“文明就在身边”等栏目,积极营造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让市民群众在互帮互助、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成为社会共识。同时,济南市扎实推动社区志愿服务规范管理,许多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不同社区,极大地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把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将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创建、融入实际工作之中,开展文明乘车、文明餐桌、旅游啄木鸟等活动,让市民群众享受志愿服务的实惠。

公益人人可为,志愿者人人可做。聚沙成塔,聚水成涓。如今,泉城处处涌动着爱的故事,志愿者们每天用鲜活的事迹不断演绎和诠释着大爱的内涵,“凡人善举、从善如流”成为城市风尚,铸就了“大爱之城”的美誉,提升着文明济南的新高度。

志愿服务团体迭代升级向公益组织演变

在泉城济南,有这样一个品牌,推出14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先后组织了多种大型公益活动,赢得了市民的普遍认同,目前已经发展成为30万余人的大型公益服务组织,每周日的固定服务已经开展了几百期,服务市民数百万人次,成为济南乃至山东公益服务的著名品牌——“泉城义工”。

2005年8月,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市文明办、团市委共同发起了“泉城义工在行动”。从最初的146人,发展到30万余人,如今,每30个济南人中,就有一名泉城义工。“展我所长,尽我所能,倾我热情,回报社会”,这是泉城义工的宗旨,也是30万余名志愿者对这座城市许下的诺言。

一位泉城义工这样说:泉城义工不是英雄,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济南市民,就是你、就是我。

经过14年的发展壮大,泉城义工已经从小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成长为济南家喻户晓的公益品牌。泉城义工的发展,也映射着济南公益事业的发展,品牌化、社会化、规模化,是众多志愿服务团体向公益组织演变的趋势。

徐加胜曾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最初,哪里有活动,他就到哪里去,零散的力量和活动,让他感觉没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就像一盘散沙,需要将零散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热量。

2013年,徐加胜成立了草根组织——“一起飞翔”QQ群,成员是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帮扶对象是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的学生和贫困残疾人。2016年,徐加胜注册成立了莱芜凤城慈善救助公益中心,从“一人做志愿服务”渐渐发展到如今千余人参加的公益组织。

为自己取名“好好哥”的王志军同样是一名草根公益人。2015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志军走上了公益道路。一开始,他只是帮助身边人解决一些小困难、参与献血等,但是渐渐发现,“单兵作战”力量有限。2016年10月,他建立公益微信群,将更多爱心人士凝聚起来,组成公益团体。就这样,一个起初只有8人的公益“小团体”成立了,王志军为它起了个名字——“118精英俱乐部”。经过3年多发展,它已经是一个公益圈内响当当的品牌了,王志军的公益群从1个扩大到8个,成员近2000人,长期活跃的公益志愿者260余人。

“作为‘草根公益人’,我们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下一步,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草根’实现‘转正’。”王志军说,“我正在筹备注册社会组织,让‘118精英俱乐部’成为规范化、制度化的公益组织,更好地为济南精神文明建设和公益事业添砖加瓦。”

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共计5215家,其中市管社会组织1443家(社会团体641家、社会服务机构791家、基金会11家)、区管社会组织3772家。此外,还有备案社区社会组织4129家。而未经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的数量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如今,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发展下,济南社会公益组织专业化、职业化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通过不断打造公益机构和公益项目的凝聚力、公信力和执行力,从而增加公益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让众多的公众和企业参与其中。通过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创新实践,社会公益组织必将在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编辑:杨味 审编:admin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