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党建引领下,老年志愿团助力乡村治理收奇效

时间:2019-12-13 11:02:12 来源:新华社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上海城郊:“老青菜”智斗“脏乱差”——党建引领下,老年志愿团助力乡村治理收奇效》的报道。

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芦胜村是一个地处城郊的乡村。每天清晨,朝阳初升,芦胜村的村道和房前屋后,人们总能看到一群穿着白绿色马甲的老年人,他们头戴草帽、手拿扫帚打扫卫生。上海全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后,他们又做起了垃圾分类的积极践行者和引导员。

在上海,身穿白绿色马甲的众多志愿者,被昵称为“小白菜”;而这些平均年龄62岁的老人,则自称“老青菜”。江南水乡的人们都知道,深秋初冬的老青菜,经历风霜愈加青翠。党建引领下的芦胜村志愿者团队,让这个一度“脏乱差”的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雄心壮志:要让我们的村道“席地可坐”

芦胜村临近黄浦江,历史上风景秀丽、水网密布、芦荡纵横。如今,全村辖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村内有10个村民小组,常住村民1171人,外来人口约2000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村里出现了“人户分离、人地分离、人房分离”、集体经济基本靠出租、常住人口基本为“老弱病外”等现状。曾经有些年头,村里村外脏乱差,违法建筑众多,建筑垃圾就倾倒在村头的荒地上。近年来,经过“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村里的“硬件”已经焕然一新。

“硬件”上去了,如何在“软件”上更进一步,如何大力促进乡村文明、重塑乡村魅力?2017年底,在村“两委”的组织引领下,芦胜六组和七组的7名老党员和4名群众开始在村里开展志愿服务,“老青菜”团队雏形初现。

暑往寒来,星星之火已燎原。如今,芦胜村的志愿者团队发展到160多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家庭已占本地常住家庭一半以上,其中党员家庭占36%。

芦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义民介绍说,志愿者中有老党员、老村干部,有77岁的老妈妈,有从教几十年的退休教师,也有离土不离村的动迁村民。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小学生、“新芦胜人”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政府花了大力气把我们村建设得这么美丽,如果不好好维护,花坛里堆满垃圾,河道又变得臭烘烘,我们会很心痛,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把家里、村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志愿者康雪元说,他们的雄心壮志是让村道上可以“席地而坐”。

走在芦胜村里,白粉墙上的农民画、口袋花园里的小凉亭,随处可见“学做人”三个字。“这三个字是我们的‘村训’,很朴素,也很深入人心。”张义民说。

党建引领:村头河边开起议事会

芦胜村的村民志愿服务,还有一个时髦的“洋名字”,叫做“PVP模式”。这不是来自国外的某个时髦词,而是村干部和村民们灵机一动的原创:第一个“P”意为Party(政党),代表党建引领;“V”意为Volunteer(志愿者),代表自治;第二个“P”意为Public(公众),代表共治。PVP的意思,就是党建引领自治共治,实现良好的乡村社会治理。

党建引领,是芦胜村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形成长效的秘诀。村党总支副书记胡伟说,最初开展志愿服务,就是从发动“九长”开始。所谓“九长”,是指党小组长、村民组长、群团骨干,再加上志愿者组长、老年组长、妇女组长、环卫组长、道路保洁组长、河道保洁组长。

骨干就是榜样。“我们不仅要参与宅前屋后清洁工作,而且要巡查村域内问题及时上报。同时,还要教育和引导村民热爱这片土地,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志愿者组长孙金福说。

芦胜村党总支每月召开一次党群代表议事会,“九长”加入其中,他们是发现者,是解决方,也是监督人。议事会上,他们会反映百姓需求,积极参与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河长制、垃圾分类等工作。现在,“九长”已成为芦胜村“两委”班子团结服务村民、发动组织志愿者的骨干力量。

在芦胜村,议事会可以是在会议室里开,也可以是在村头河边、村民家里。经常,在志愿服务结束之后,大家就围坐在河道边的长椅上、小竹凳上,天冷了就到附近村民家中的堂屋里,一起喝茶聊天。“每一次这样的‘闲聊’,都是村干部、‘九长’和志愿者、村民们沟通的好机会。”张义民说,“大家围坐在一起互动一个小时,畅所欲言,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很快都得到了解决。”

互帮互助:“一盒饼干一箱牛奶”情义深

芦胜村志愿者队伍中老人多,时常有人带病坚持“上岗”,也有人生病住院。每到这时,村干部就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家中或医院探望,周围的邻里也会帮忙照顾家中的杂事。

村里的志愿者服务,真的没有报酬。但是,看望慰问生病、困难的志愿者,一盒饼干加一箱牛奶,五十元的探望标准,这是雷打不动的。“东西不多,更多的是一份心意,一种对志愿者服务的认同和肯定。”张义民说,“我们对志愿服务的时间有统计,把它叫做‘时间银行’。当志愿者们岁数大了或身体不行了,有能力的志愿者可以去帮助他们。”

孙金福说:“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村民互相鼓励,互帮互助,也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谁家有什么困难,其他人通常都是踊跃帮忙,常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搬走了,这是大城市郊区农村的现状,芦胜村也不例外。不过,在芦胜村,越来越多搬出去的年轻人,喜欢在节假日带着家人孩子回到村里,享受美丽的田园风光,也参加到志愿者服务中来。“还有一些年轻人看到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从城里搬回来住呢。”康雪元说。

乡村治理好,乡村面貌美,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红红火火。芦胜村有农用地591亩,大部分流转至3家合作社和2户家庭农场,绿色环保的稻米、水果销路不愁,“订制农场”“采摘乐园”热热闹闹。未来,芦胜村还将探索发展休闲、养老、旅游、文创等符合农村发展方向、环境友好型的新兴产业,美好前景令人神往。

编辑:侯程方 审编:admin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