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乡村里的志愿服务站

时间:2019-09-19 16:31:25 来源:网络

瑞金市壬田镇中潭村志愿服务站。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诗莹 摄

瑞金市壬田镇中潭村志愿服务站。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诗莹 摄

中国青年网瑞金9月19日电 (记者 张诗莹) 红色的马甲、娇小的身材和明朗的笑容是郭桂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9月18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网络主题活动走进了位于瑞金市壬田镇中潭村的志愿服务站。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从村民不理解到村里人人称赞,郭桂香谈起中潭村志愿服务站的故事如数家珍。

几年前,郭桂香做着小餐馆生意,2015年6月她加入文明瑞金志愿者联合会,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帮助他人。

郭桂香告诉记者,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做公益“值得”的时候,是在2016年的一次孤儿院志愿服务。“孩子抱着我的脖子,怎么也不肯下来,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就拉着我喊妈妈,拼命地哭。”她说“这些孩子非常需要关爱,在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孩子。”她想把志愿服务带回家乡中潭村,不光是孩子们,还有需要帮助的乡亲父老,给他们送去温暖。

2017年9月6日,中潭村志愿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郭桂香任服务站负责人,这是瑞金市第一个村级志愿者组织。

服务站成立之初只有4人,而且缺乏像样的活动场所和办公设备。经过多方协调,将原村属烟叶仓库进行改造提升,又安排了办公会议桌椅和电脑,用于志愿服务站办公,解决了服务站活动场所及办公设备的问题,志愿者朱家华、刘平、刘良更是自发捐钱为服务站购置投影仪等设备。至此,中潭村志愿者们有了自己的“家”。

但是困难不止这些。“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村民认为这是闲得没事做才做的,看到我们穿红马甲会觉得很不好意思。”郭桂香坦言。

印在红马甲背后的“壬田镇中潭村志愿者协会”标志。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诗莹 摄

印在红马甲背后的“壬田镇中潭村志愿者协会”标志。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诗莹 摄

面对不理解的声音,志愿者们选择用最实在的方法改变村民的看法。

中潭村志愿服务站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携手爱心企业,开展中秋节慰问困难群众、重阳节敬老孝老以及国庆节宣导文明旅游等活动,慰问贫困户,关注儿童成长,关爱空巢老人,清扫环境卫生,切实帮助村民解决困难。

阮小山是村里的贫困户,两个儿子又患有脑瘫,家庭十分困难。服务站了解情况后,为其送去了轮椅,并且时常登门看望。就在去年,阮小山一家正式脱贫。受到关怀与帮助的阮小山夫妇,随后都加入到了志愿者的队伍中。他说,他也要做公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传播社会正能量。

“我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又让村民们认可和赞扬志愿服务、公益事业,我太高兴了!”谈到成立中潭村志愿服务站所带来的收获时,郭桂香这样说。

两年来,中潭村志愿服务站由4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36人。他们当中既有贫困户,又有企业老板,有党员干部、退休老同志,也有普通群众,上至70岁的高龄老人,下到10来岁的孩童,他们为中潭村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如今,赣州市十八个县市区的村级志愿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一个人做公益,力量很微薄,但是大家都来做,力量就会非常强大。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让志愿服务更广泛地惠及群众。”郭桂香说。

编辑:hcf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