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04 17:01:28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新学期,高校迎新成为一道靓丽风景。“要把迎新工作纳入三全育人的范畴,让更多学生志愿参与迎新工作,对学生来一场实实在在的劳动教育;同时借助校友力量把温馨服务延伸到家长学生的心头,让新生在第一时间感染地大精神的薪火相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王林清说。
据悉,今年该校共录取8000余人,地大学生社团和各地校友会通过与师弟师妹说句心里话、校友联谊会、助学贫困学子等形式,让新生了解学校历史文化和所学专业,给新生们上了一堂入学教育课。
老生传授“求学秘籍”
8月盛夏,浙江省杭州山水宾馆门口的签到台上,放着一厚摞《地大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校友会2019年度“迎新”联谊会正在进行,既带领毕业生回望校园那“熟悉的气息”和“亲切的配方”,也是对即将入学新生的“最温情寄语”。
“地球的内力推动着板块的运动,造就了不同时期的地球全貌,我们的不断学习与输入也将带来一次次的个人提升,惊喜突破。”1987届校友、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厉子龙教授作为资深“兄长”寄语学弟学妹,要主动追求与深耕,养成“为社会服务”心、“谦虚好学”心、“愿意吃亏”心和“低调”心。
“我们将以诸位杰出校友为榜样,传承地大人的责任和使命,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用地大之锤凿出大地之光,书写人生新的辉煌。”2019届毕业生刘煜带着对母校的留恋和未来的憧憬,告诫师弟师妹要学好专业,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川渝校友会开展了“我毕业,你入学”对话活动,2019届毕业生王佳宁,为即将入校新生带来了“新鲜出炉”的地大攻略。王佳宁放弃了进入中国地震局的工作机会,选择成为四川地区的一名基层选调生。她说“关键时刻的抉择,改变人生方向;轨迹路径的坚守,彰显人生品格。我们只有一次青春,有梦想、有担当、有作为的青春最美丽”。据悉,在川渝校友会中还有6位和王佳宁同学一样奔赴祖国西部、基层一线和重点领域奉献青春的地大校友。
上好迎新育人大课
“一年前,是志愿者协会的学长带我走进学校,加入了志协,而今年则由我亲自带领新生完成注册报到,这一年我感觉收获很大。”迎新志愿者边永婕说,“‘希望你在地大过得愉快’是我与新生分别时对他们的祝愿,希望他们能尽快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据悉,迎新期间来自各个学院、各个学生组织的近700多名同学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的忙碌着。负责迎新工作的朱荆萨说:“减少保姆式迎新,让学生更多了解学校文化和自己的未来使命,让迎新本身成为一次育人大课。”
“师姐带着我们观看了化石林、四重门、逸夫博物馆、地大隧道、地大攀岩馆……这些都是带有地学特色的景观,让我了解了地大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们了解了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来自资源学院的新生孟令琨如是说。
新生和家长在拍摄大学“第一张照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供图
“那个我和我的祖国雕塑很让人心动,我们一起去拍照吧!”在今年迎新过程中,学校制作了献礼伟大祖国雕塑,每天学生们都要到这里合影。很多新生一入校门,行李还没来及放下,就先跟“我和我的祖国”合影,作为自己进入大学的“第一张照片”。该校宣传部的屠傲凌老师说:“我们设计这个雕塑的初衷,是让新生们从一入校就感受到浓郁的爱国情怀。”
地球科学学院的大四学生李世勇今年是第二次参加志愿迎新工作,他说:“我把自己学习专业四年的感悟和体会,跟师弟师妹们分享,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坚定专业理想,将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助学点燃绿色希望
“相聚于地大便是缘分,校友会的帮助与支持,是我们的求学路上的莫大鼓励。”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校友会资助的秭归籍2018级新生赵婧深情表露。
据悉,湖北校友会“秭归籍新生资助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四年,累计资助18名秭归籍贫困新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友工作与教育基金管理处副处长胡肖说:“通过校友参与志愿结对帮扶活动,可以帮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成学业。”
资助仪式上,湖北校友分会将募集的爱心助学款转交给5名新生,同时根据新生的报考专业,多位湖北校友分会理事与受资助的新生结成对子,帮助新生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
“地大人的浓浓情意让我感动,相信学生们在地大一定会茁壮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秭归县一中教师颜昕表达了对湖北校友分会的感谢,以及对获资助学生未来发展的期待。
“333米地大隧道,贯穿求知的过往;阳光普洒四重门,见证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进程;古老的化石林,树立行业榜样的力量。我们都是‘地大人’,都是这片土地的追求者与见证者,我们要共同担当起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校友分会副会长熊友辉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静 通讯员 魏海勇)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