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28 16:57:40 来源:网络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因为同一份爱心,可凝聚在一起,发光发热,这便是志愿服务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扬志愿服务事业,弘扬友善公益的城市风尚,成都日前出台了《成都市志愿服务激励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建立了首个系统性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办法》中,有哪些实打实的激励措施?成都有哪些“雷锋”值得颂扬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志愿服务典型
龙泉驿区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扎根“小”社区 让居民当家做主
古秀艳坦言,2年前她们刚进社区的时候,面临了不少压力,居民不理解她们的工作,也不愿参与社区活动。如何打破这层屏障呢?她们想到了以青年志愿者为突破口。
“我们招募了一些年轻人,开展上门助老志愿服务,比如帮老人剪剪指甲、挪动家具、收拾屋子等等。”古秀艳说,她们从中会发掘骨干志愿者,把他们发展成居民志愿者,建立一支比较固定的队伍,把开展志愿活动形成长效机制。这样的活动开展多了,居民切实成了受益者,也慢慢接受了她们,改变了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态度,甚至亲身加入了进来。
“我们就是自愿加入的。”说到这里,练舞室的阿姨们颇有发言权,“一方面可以练舞,丰富退休生活;另一方面,社区搞活动,我们也能上台表演,挺好的。”
居民志愿者队伍建立后,她们又发展了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作用,时常带头发动居民参与活动。“比如,你看到的,我们小区草丛里的小清新布置——把坛坛罐罐做成花盆,点缀其中。这些坛、罐,都是居民自愿捐的泡菜坛等。”古秀艳说,现在每支队伍都比较成熟了,只要有志愿活动,她们就会通知到各支队伍的骨干,由骨干再去具体组织实施。
“现在,大家真的都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了。”在古秀艳看来,面对社区的志愿服务是覆盖面更广的、服务类型更丰富的,因此,也是更需要专业化的。“社区和我们社会组织,就需要相辅相成,共同做好社区工作,让居民都参与社区治理。”
青白江区义工联合会
简单快乐 把关爱传递给更多人
“心系老百姓 为民办实事”,走进成都市青白江区义工联合会会长钟诚的办公室,这面由社区居民赠送的锦旗映入眼帘。自2014年正式成立以来,青白江区义工联合会就不断传递着爱和奉献。
他们这支志愿服务团队在“5·12”汶川大地震时充分发挥了作用。“我们当时叫‘成都义工青白江行动组’,是为数不多的很正规的志愿服务团队。”钟城回忆说,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戴着统一的帽子和标识,第一时间赶赴了前线:在医院帮助转运、救护伤员,为伤员募捐生活必需品……
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扩大,钟诚开始考虑“是不是该给这些好心人一个‘家’”。于是他提出申请,成立成都市青白江区义工联合会。“大家庭”于2014年8月8日正式成立,到现在已有600多名“家庭成员”。
“‘简单义工、简单快乐’,这就是我们的理念。”谈到对志愿服务的认识,钟诚的回答很朴实,就是希望传递关爱,帮助到更多人,也希望更多人加入其中。
《办法》
干货满满 五星志愿者免费乘坐公共交通
数据显示,成都市注册志愿者已达250万。为进一步激发志愿者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扶老救孤、恤病助残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作用,《办法》出台。它首先明确了要对志愿服务及评价标准进行认定。在“成都志愿者网”和“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登记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或队伍均属于认定范围,且志愿服务时长以“成都志愿者网”和“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记录时长为依据。参加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到1500小时的,将被评为“五星级志愿者”。
与教育挂钩
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中小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服务记录如实完整归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高中阶段志愿服务为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初中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三年不少于30小时。
就业创业扶持
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
城市落户加分
来蓉人员注册志愿者在申请积分落户中,申请积分上一自然年度内志愿服务时长累计满25个小时加2分,达到25个小时后每增加2个小时加1分,最高不超过10分。
医疗便利服务
获评优秀志愿者个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代表,于次年享受全市医疗卫生挂号、诊疗服务便利,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交通优惠服务
一至四星级志愿者乘坐地铁、公交车时,享受一定优惠;五星级志愿者凭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地铁、公交车。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