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02 11:30:29 来源:平顶山市人民政府
“现在小区环境更洁净了,市民的文明素质也提高不少,闯红灯的少了,不文明遛狗现象也少了……”10月30日上午,谈起近期感受到的变化,家住卫东区建设路街道黄楝树社区的高先生由衷地说道。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张恒昌说,今年以来,平顶山市将文明城市创建与百城建设提质有机融合,深入开展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建设提质、环境发展提优工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取得了明显成效。
健全完善机制,激发全民创建热情
为了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平顶山市成立了创建指挥部,对重大创建部署进行策划、决策,统筹推进创建工作。近一年来,发放整改通知书560余份,印发《督导通报》21期。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对媒体曝光、群众投诉、领导批示、模拟测评、督查指导中发现的问题,紧盯不放、追踪问效、限时整改,有效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平顶山市出台了《平顶山市创建文明城市责任追究及奖励办法》,明确了责任追究内容、追究方式及奖励措施,并把创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文明单位创建档案,对工作不实、措施不力、多次被媒体曝光或排名靠后的单位扣除当月文明奖,问题严重的取消文明单位申报资格,依规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平顶山市出台《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确定了社会宣传、媒体宣传、主题教育三条工作主线。设计投放了一批彰显平顶山特色、美观大方的公益广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栏20万平方米,制作报栏、标识牌6000多块,发放宣传品60多万份,制作“文明餐桌”标识牌50000多个,公交站点、出租车电子屏、阅报栏不间断播出公益广告,营造了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平顶山新闻网、平顶山电视台开辟“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创文明城市 建美丽家园”专题,开设 “一把手访谈”“曝光台”“回音壁”等专栏,推出了“百姓问政”“百姓看变化”“微视频大赛”三个专题栏目,宣传平顶山的发展变化,展示鹰城文明形象,曝光不文明行为,推动了一批民生问题解决。利用媒体力量监督社会不文明行为。市民互动性栏目“不文明行为随手拍”,市民举报乱停乱放、车窗抛物可获红包奖励,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79个市直部门和各区、街道、社区广泛开展“做文明有礼鹰城人”系列宣誓活动,签订承诺书24.7万份,提高了市民对创文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度。
加强市民教育,弘扬社会文明风尚
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作为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作为市民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增强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核心动力。
一是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先后编印发放了《平顶山市民文明读本》《创建文明城市知识手册》《争做文明市民、共建美好鹰城倡议书》,在社区、机关、企业、公共场所等张贴宣传。修订平顶山市民文明公约和行业规范,举办大型文明礼仪知识讲座、知识竞赛、道德讲堂等,普及文明常识,倡导遵德守礼规范。深入开展“六文明”(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主题实践活动,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提高了教育效果。
二是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尚。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创建文明城市全过程,融入社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系列典型人物和平顶山市百名行业时代楷模评选活动,收到了评选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涌现出了宋兆普、张国华、马豹子等一批英模人物和先进典型。为强化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彰显好人效应,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在环境优美、游客集中的白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显要位置建设平顶山好人园。目前,已有首批历代先贤、时代英模、道德模范50人入园。在全社会营造了学先进、当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以“共铸诚信鹰城”为主题,组织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店”“百城万店无假货”等主题实践活动,评选出一批诚信示范街、诚信示范店和诚信个人。建立诚信工作例会制度和“红黑榜”发布制度,对失信单位和个人在媒体和社会上进行发布,营造了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环境。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完善网络注册系统,组织开展“庆祝建党98周年 文明实践进千村”宣讲活动,报告935场(次),受众3.7万人。举办“争当红装志愿者,争做鹰城活雷锋”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目前,平顶山市共建成县域志愿服务中心12个,乡(镇、街道)志愿服务站150个,村(社区)志愿服务站2796个,实名注册志愿者58万余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4000余支。
强化建设管理,改善城市发展环境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打通“断头路”,完善城市路网系统。规划的68项断头路工程,已开工62项,建成31项。推进交通路口改造升级,提高交通路口通行效率。优化交通路口41个,新建安全导流岛31个;打造湛北路和湛南路单向循环快速通道,提高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对老旧交通信号机进行更新升级,形成交通信号外围点控、周边干线、中心城区区域协调控制的智能交通管控新格局。在省内率先采用HDPE膜覆盖垃圾堆体技术用于生活垃圾处置,渗滤液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顺利竣工,日均处置生活垃圾约1000吨,改造升级19座垃圾中转站,垃圾密闭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12条主次干道和14条背街小巷整治;规范停车位8132个;修补机动车道路面4.2万平方米、人行道路面8458平方米;维修路灯4.9万盏(次);拆除旱厕800多座,新建改建公厕79座。依法取缔露天矿山5处、停产整治持证矿山38座;完成恢复治理3.06万亩、植树290.5万株。持续推动湛河全流域治理,建成了总长度160.8公里、面积580公顷的亲水绿道。实施黄河路、新新路等9条道路绿道建设,新建改造一批城市公园,优化绿化城市主要路口39个,新增绿地近300万平方米。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以物业小区为基础,谋划数字化、网格化“大城管”管理体系,全市建立网格430个,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和无缝对接;完成了全市道路、庭院、工矿企业、商砼站、停车场和堆积物等六大类扬尘源和“一眼净”普查工作,排查扬尘源878处,排查各类违规户外广告1232处。研发“市民通APP”,市民可随时将城市管理问题和投诉建议通过手机APP上报到市数字城管平台,方便市民进行停车位、公厕、公积金、养老金及市政府一次办妥查询,真正实现全民城管模式。
交通部门针对部分路段路窄人多车多、人车争路现状,重新施划行车线,完善交通设施,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目前,已新建修缮隔离护栏230处,新增各类交通标志20多处,施划交通标线4万余平方米。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出租车拒载、拼车、吸烟、接打手机、聊天、车体不卫生,公交车服务质量差、扎堆进站这一乱象,重拳出击、标本兼治。在加强司乘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素养培训的同时,强化督查,严加管理,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车辆,规范了营运市场和营运秩序。针对老旧社区、杂居院服务功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这一现状,在巩固“三供一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百城提质为抓手,筹集资金,加快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发挥业主委员会作用,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能力,共创共享,打造文明和谐新家园。针对宠物乱跑乱拉,大型犬、烈性犬不束链,随意出入公共场所扰民这一社会问题,加大了文明养犬的宣传力度,明确了部门责任,加大了禁入商场、超市、酒店、餐厅等公共场所的劝导力度。
抓好拓展延伸,城乡文明一体推进
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城乡联动。按照《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要求,以汝州市、舞钢市、宝丰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龙头,强化了对鲁山县、郏县和叶县等创建工作的督导。以此为契机,按照“一村一品,一县一特色”的要求,大力实施孝善传扬、清洁环境、普法守规、文明习俗、健康生活“五项工程”,重点抓农村“一约四会、一创四评、一墙一榜”工作。
一约四会即建立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市委办和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全市2578个行政村,“一约四会”和孝善理事会已达到全覆盖,在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创四评活动即创建文明村镇、评选星级文明户、评选文明家庭和评选新乡贤、孝善之星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国文明村镇11个,河南省文明村镇38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1038个。以家风、家教、家训为主题,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活动。汝州的晒被子、郏县的“夸媳妇、贺娘家”活动已成为平顶山市的名牌创建项目。深入开展新乡贤和孝善之星评选活动,支持鼓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企业家等返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募集资金在每个行政村设立孝善基金,每年评选一批孝善企业、孝善个人。
一墙一榜即“村史文化墙”和善行义举榜。把加强“村史文化墙”建设纳入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充分发挥“村史文化墙”的宣传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诚实守信、孝善敬老等文明新风内容元素融入其中,特别是在农家院、文化广场、小游园等地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建设一批村史文化墙,不仅体现浓厚的文化氛围,也成为展现农村文明风尚的新景观。目前,已有814个行政村建立了村史文化墙。在各级文明村建立善行义举榜,每季度评选一次,较好地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原标题:平顶山市“创文”取得明显成效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