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23 16:15:04 来源:新浪公益
李弘,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投身公益17年,在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灾害治理体系建设方面有着资深的实践经验。多年来带领壹基金项目团队持续探索联合救灾模式,总结出了壹基金公益资源高效产出和促进社会影响力变革的项目模式。在灾后救援工作中,公众有哪些可以参与的地方?一起来听听李弘的建议。
新浪公益:2008年以来,壹基金救灾工作有哪些重要变化?
李弘:灾害救助是壹基金的核心业务领域,包括了我们对灾害规律的研究,进行提前的备灾,在灾害来临的时候进行联合行动、快速的响应。
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是针对灾害下的儿童做了非常多的专业化的设计,包括不同灾害下儿童的物资需求、心理需求,以及灾后的持续发展的需求。
第二个是按照救灾的规律,因为灾害发生它来得快,它往往离我们救援力量所处的地方来讲一是比较分散二可能比较偏远,所以我们从2011年开始决定推动这个属地救援,让当地的社会力量快速的能成为当地响应灾害的一支专业的力量。
到现在,我们在19个省建立了20个社会力量组成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之间协作的这个救援行动网络,我们不但从机制上、从专业的组织上、从专业的人员上,而且从这些物资上都能做到就近、就地、就便快速的回应。
这样一方面是大大节约了救援响应的时间,另一方面从这个灾后救助为主向防灾减灾转为主。
我们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就在做灾前的儿童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通过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更好地掌握分辨安全危险隐患的能力,同时构建自己有效的应对能力。
新浪公益:在灾后救援的工作中,有哪些是公众可以参与的?
李弘:社区这个层面的力量,就是就近自救和互救是是最重要的。有了社区村民自己的志愿救援队以后,整个社区对防灾减灾的重视度,对这种安全文化的这个认同感也都不断在提升,当灾害发生的时候才能更科学、更客观、更有效地应对。
在灾害多发地,实际上应对未来不光是这次重建,那应对未来的可能的灾害永远是他们的课题,所以联合国有个话题叫与灾害共生。我们要客观的科学的认知它,建立有效的应对能力,共同来提升我们的准备和防御和应急的能力,那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我们灾害发生以后的损失。
这些工作其实不仅是政府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公众、每一个单位社区、每个家庭、甚至每个孩子都应该掌握这样的能力。
新浪公益:开展救灾网络募捐,如何有效反馈善款使用情况?
李弘:我们有机的从需求出发、从当地受灾人群的权利出发,来设计回应他们的项目,我们就能更高效地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来针对这些需求和这些项目进行筹款。那这也是为什么啊我们在这个灾难的互联网募资这一块能得到公众尤其是我们长期信任壹基金救灾能力的这些捐赠人的认可。
所有的这个救灾的信息披露,按照国家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我们针对每一次灾害的这个审计也都完全做到位。
遗憾的还是相对我们的筹款能力来讲,中国的中小型灾害数量还是非常大,受灾的人群还是非常广,但是中小型灾害这个议题其实并不在我们公众或者是更多人的这个了解的范围,大家往往关心更重大的这些大型灾害,其实是每一个灾害背后都是有受灾的社区、村庄和家庭,对每个受灾的家庭来讲,其实它的损失都是百分之百。
我们社会力量还是有更大的这个积极主动的能力提升的空间,在灾害救助这个领域、灾害治理这个领域更好的发挥社会力量作用。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