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多措并举,推进慈善公益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

时间:2024-06-18 09:06:45 来源:人民政协网

9版头条照片(4161952)-20240319105711_爱奇艺

孙达委员(前右)登上济南市市中区“市中慈善号”公交车调研慈善工作

每年全国两会,公益慈善相关的话题都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慈善事业在新时代能进一步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该如何有效提高公众慈善捐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提升慈善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公信力?如何更好地培育人人参与慈善的文化氛围?

为逐步推进慈善公益事业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协同联动,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目标,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就推进新时代慈善公益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并就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在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记者: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超过百亿人次参与互联网公益,年度慈善捐赠总额也一度突破2000亿元。慈善事业已经深入人们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在您看来,慈善事业在新时代可以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

孙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由政策到实践,从原则到落实,一系列决策部署为中国特色慈善公益事业开辟了广阔前景,慈善公益日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社会保障、投入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践行第三次分配、传播中华文化、推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往,慈善公益事业主要被置于物质救助与道德层面进行探讨。随着“第三次分配作为实现共同富裕有效路径”理论的提出,慈善公益事业被纳入国家基础性分配制度安排,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机制,被赋予了新功能、新内涵与新使命。

因此,推动慈善公益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时代所需、民生所愿。

记者:我国慈善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众多慈善组织在多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您认为我国慈善组织还存在哪些主要不足和问题?

孙达:全国慈善组织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也依旧存在地域分布不均、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慈善组织作为捐赠人与受益人之间的桥梁纽带,是慈善事业最重要的主体。提高慈善组织运作效率和公信力,是实现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一。进一步加强慈善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构筑健康有序、多元合作的慈善生态和治理格局,对推进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慈善组织的规范管理、慈善活动的公开透明。新修改的慈善法也对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补充与完善。

慈善组织要想提高自身公信力,首先就要依法行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慈善款物的募集和使用中,要做到全过程透明,全面、公开向社会公众展示相关信息。这也是慈善组织存在发展的不二法门。

从激励机制层面提升慈善行业动力活力

记者: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您在提案中提出,要从政策法规层面加大慈善公益事业促进力度,具体是指哪些方面?

孙达:从政策法规层面加大慈善公益事业促进力度,建议将慈善公益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及规模,将公益慈善领域的公共服务事项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财政性资金为慈善公益组织开展公共服务、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建议尽快研究出台遗产税、赠与税、房产税等税收制度,形成与个人所得税相配套的收入财产再分配税制体系。进一步拓展税收优惠范围,完善股权捐赠、无形资产捐赠和有价虚拟物品捐赠等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国家层面的慈善捐赠、慈善志愿服务记录和信用激励制度,将其依法纳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作为正向评价和失信惩戒依据,在评优评先、积分落户、购房购车、子女教育、公共设施使用上制定相应优惠政策。

同时,对诺而不捐、骗捐、诈捐等行为予以相应处罚。明确慈善行业从业者劳动权益保护和职业教育培训规定,建立健全慈善行业的职业发展通道,构建以从业人员职称评定、信用记录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记者:在当前,社会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该如何更好地从激励机制层面提升慈善行业动力活力?

孙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各级协调配套的慈善表彰体系,建议将现行“中华慈善奖”提升为国家重要奖励项目,对为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和各类组织予以表彰奖励。

积极创新表彰激励方式,鼓励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将慈善组织、慈善人物纳入本部门、本单位、本领域各类表彰奖励范围,激发更多社会力量投身慈善的热情。

还应建立符合法规要求与市场规律且具备激励作用的薪酬待遇标准,增强慈善事业的从业吸引力和人才凝聚力。支持高校设立公益慈善专业学历学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专业慈善组织,持续稳定加大慈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复合型慈善人才队伍,为慈善事业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记者:提升慈善行业动力活力,专业的人才极其重要。目前我国慈善领域专业人才现状如何?

孙达:数据显示,自2019年始,我国高校才开始系统推进慈善教育。截至目前,全国仅有35所高等院校开展公益慈善专业教育,培养的慈善专业本科毕业生不足千人。

慈善专业人才紧缺、专业力量不足等,已成为掣肘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之一。慈善组织急需具备项目策划和实施能力、传播和新媒体运用能力、资金筹集能力的专业人才。

具体来说,专业人才的匮乏会直接导致慈善事业的专业化、职业化受到影响,一些行业怪象、乱象也由此而生。如有的慈善组织缺乏专业筹款人员,导致好的项目无法筹到足够善款;有的缺乏专业财务人员,导致在运作项目和公开信息时损害公信力;有的缺乏专业的法律人才,导致慈善项目运作过程中出现违规违法行为却浑然不知。

可以说,慈善领域专业人才的挖掘培养,是一道摆在所有慈善组织面前的“必答题”,且已经到了从速作答的时候。

从弘扬文化方面营造慈善公益事业良好生态

记者:现代慈善事业发展蕴涵着传统慈善文化的底色,慈善事业发展程度也折射出慈善文化持久的影响力,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慈善要素?

孙达:我们应该从弘扬文化方面营造慈善公益事业良好生态,将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慈善文化作为“第二个结合”的有力抓手;建议将慈善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系列,并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不断培养提高公民慈善意识。

要鼓励慈善理论研究和慈善文化传播,推进慈善文化和慈善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慈善组织、慈善人物、慈善事迹的宣传力度。倡导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慈善,培育优良家风,推动慈善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方式。

要鼓励教育部门将慈善文化纳入学校德育体系,将慈善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力推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形成全社会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社会生态和人文风尚。

http://www.rmzxb.com.cn/c/2024-03-19/3511733.shtml

编辑:hcf 审编:AD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