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身残志坚的志愿者 公益路上的追光人

时间:2024-06-11 09:20:35 来源:泉州晚报

虽双目残疾,却能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并创办一家物流公司;本应是受人帮助的对象,多年来却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帮助了许多困难学子。他就是来自永春的郑发强。近日,记者见到郑发强,了解这位残障人士的励志故事。

郑发强

虽双目残疾,却能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并创办一家物流公司;本应是受人帮助的对象,多年来却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帮助了许多困难学子。他就是来自永春的郑发强。近日,记者见到郑发强,了解这位残障人士的励志故事。

□融媒体记者 杨泳红 杜婉琼 通讯员 李爱萍 文/图

不向命运妥协 自力更生创业

郑发强1979年出生在永春一个普通的农家,2004年,因一场车祸,他的双目留下严重残疾。“车祸后我的右眼完全失明,左眼只剩下微弱的光感,连一米外的东西也看不清……”双目残疾让郑发强的身心备受打击。

“如果自己都放弃自己,那人生就再无希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他很快振作起来,不断训练独自行走和外出的能力。路看不清,他就摸索着走;视力有缺陷,他就强化听力来辅助。在家里训练还不够,他决定出去“闯荡”。早上5点多,这时车辆稀少,他就出去走路锻炼。家里人不放心,他在前面走,爱子心切的老父亲在后面小心地跟着。如今,县城周边的几条路,他都已烂熟于心。

此后,郑发强为不给家里增加负担,决定自食其力。他的优势是口才好、人脉广,加上之前在港务集团上班,他决定从集装箱运输代理做起。

创业的路上,他吃尽了苦头。起初,由于看不清一米外的东西,他到省外与客户谈业务时,找地址常要摸索半天;因双目残疾,能力常被客户质疑,有时甚至因为看不清客户未打招呼而被认为没礼貌。凭借执着、耐心、真诚,他一次次从失败中站起来。最终他的真诚和努力感动了朋友,朋友向他推荐了一家玻璃厂,他成了这家玻璃厂的海外集装箱运输代理,并拿到了“重生”之后的第一笔薪酬。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客户越来越多,郑发强拥有了自己的物流公司。

积极投身公益 做温暖他人的光

事业有了起色,加上被身边的人温柔以待,郑发强萌发了助人的念头。2015年,他接触到了福建省智善慈航公益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蔡飞昌,得知该公益组织帮助了不少学子完成学业、走出人生困境后,他十分感动,决定加入该公益组织帮助他人。之后,无论工作多忙,他总会抽出时间参加公益活动。

9年公益生涯,令郑发强印象最深的是帮扶永春的困难学子小华(化名)。2015年,他在摸排中得知小华的母亲有智力残疾,家庭仅靠父亲的微薄收入维持。为帮助小华一家,郑发强为其申请了补助金。小华六年级时,爸爸不幸去世,郑发强又主动向公益组织申请,加大对小华的资助力度。去年7月份,在郑华强的引荐下,小华毕业后成功入职一家软件公司。“看到他顺利完成学业,撑起家庭,我们也很欣慰。”

由于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郑发强被推选为智善慈航公益服务中心永春志愿服务队队长。在他的努力下,服务队从成立之初的不到10名队员发展成160多人的团队。他们还将公益服务内容扩展到关爱残疾人和孤寡老人、给环卫工人送温暖、传播国学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他本人也获得了“永春县自强模范”的称号。

回首过往经历,郑发强感慨,尽管命运给了自己许多坎坷,但他依然希望做一束自强的光,照亮自己的人生,也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24-06/11/content_9057024.htm

编辑:hcf 审编:AD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