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国家助学贷款:让每个学生都能奔向诗和远方

时间:2023-03-24 09:45:46 来源:宁夏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贯彻落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多年来,贺兰县高度重视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帮扶资助。从2010年起,该县连续12年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率达到100%。累计资助学生13988人次,发放助学贷款9000多万元。一批又一批被资助的学生在感恩中成长、成才……

■ 办公桌的抽屉里藏着一个“秘密”

“老师,我勤工俭学攒够了钱,已将第三笔助学贷款归还了,麻烦您帮我看一下有没有到款记录。”3月14日上午11时,贺兰县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赵志远接到在西安上大学的一位学生的来电。

“钱已经到账了!如果还款有困难,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赵志远说。

这些年,这样的电话赵志远不知道接到了多少个。他的办公桌上,放着近5年来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姓名、联系方式、贷款金额、第一笔钱的还款日期、还差几笔钱没还……赵志远都详细地标注在学生的名字后面。

除了办公桌上的这个记录本,赵志远办公桌的抽屉里还有一个记录本——这也是他的一个秘密。

那是一个记着156名学生向他借款打欠条的笔记本。

从2012年12月9日第一笔借款开始,这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学生的借款及还款记录。

“借钱的学生确实家庭困难,我帮助他们及时还上国家助学贷款,不能让他们成为失信人。”赵志远坦言,他很欣慰这些年大部分借款学生都很讲信用,给他还了钱,然后他用还的钱再去帮助更多的学生。

“赵老师这些年的工资大多都资助学生了,有些学生主动给他打了借条,没打借条被资助的学生更是数不清。”贺兰县教育体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时间回到2008年9月。

当时正在上三年级的孤儿李青青是赵志远资助的第一个学生。从三年级到九年级的6年时间里,李青青成了赵志远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每个月,赵志远都会去习岗镇经济桥村给李青青送生活和学习用品,并辅导她学习。逢年过节,赵志远还让妻子带她回家,并给她买新衣服、书籍。6年的暖心帮助,让李青青走出了自卑的阴影。考上中专的那一天,李青青来到赵志远家哭着说:“赵老师,在我的心里您就是我的爸爸。”

2011年,来自单亲家庭的于梦(化名)进入赵志远的视野。“那年暑假,她来办理助学贷款。这个孩子身体比同龄人瘦弱,见人不敢说话。”赵志远坦言,当时这个女孩渴望得到帮助的眼神刺痛了他。

“在她家,母亲瘫痪在床上,家中破旧的陈设,脏乱的床铺,院子里堆放着几堆待洗衣物。”回忆起于梦家当时的困难情形,赵志远内心一阵酸楚。

赵志远不但帮助于梦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又给她家添置了洗衣机、床上用品等,并给了她一些生活费。从此以后,只要有时间,赵志远都会去于梦家看望她的母亲,给她家送去一些生活必需品。大四那年春节,于梦母亲不幸病逝,赵志远跑前跑后帮于梦办理了母亲的丧事。

2009年,即将上大二的宁夏大学学生熊新雪为了3000元学费愁断了肠。

“那间不大的屋子,风扇嗡嗡地摇着头,各种资料堆满了桌面,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个不停。赵老师特别瘦,看上去很憔悴。”熊新雪清楚地记得,14年前她背着一袋苦马豆,到贺兰县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助学贷款的情形。

当天,熊新雪正好要赶回学校做苦马豆的研究课题。赵志远告诉她,苦马豆是中药,但它长在盐碱地,生长环境很艰苦。希望她能像苦马豆一样,面对逆境好好读书,以后用所学知识扎根基层回报家乡。

那是改变熊新雪命运的一天。

在赵志远的帮助下,熊新雪获得1.1万元国家助学贷款,这笔钱为她解决了大学学费。

“毕业后,快到还款日期时,我却没能力偿还,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赵老师得知消息后便把钱借给我,帮我还了贷款。他说不能欠国家一分钱。”熊新雪表示,国家助学贷款已让她心存感激,赵志远的善举更让她感动不已。

随后几年,熊新雪通过不断努力,把借赵志远的钱全部还清。同时,赵志远告诉她,因为她扎根基层多年,符合国家助学贷款的代偿政策,在提交相关材料后,国家给熊新雪退回了1.1万元上大学时的助学贷款费用。

“我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受益者,赵老师改变了我的一生。”如今,熊新雪已是吴忠市利通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一名兽医,她的脚步遍布辖区的各个乡村,正如赵志远期盼的那样,她用自己所学知识回报着农村这片热土。

■ 他们是受助者,也是爱心传递者

“咱立岗镇的刘宇(化名)前段时间捐了5万块钱,这事你知道不?”“是现在网上挺火的那个刘宇吗?这娃娃总算苦尽甘来了。”说起刘宇,立岗镇不少村民都知道,如今在网上小有名气的他,早已成为家乡人的骄傲。

13年前,刘宇考上了南方一所大学。可面对生病的双亲,他一度产生放弃上大学、去南方打工的念头。

在一次入户走访时,赵志远了解到刘宇的困境,告诉他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同时,在赵志远的引荐下,来自福建的企业家张和禄决定资助刘宇读大学。

赵志远帮刘宇办理了2万元国家助学贷款,张和禄给刘宇办了一张卡,每个月他都定时往这张卡打300元钱,整整4年一次都没落下。对刘宇来说,那段日子虽然比较灰暗,却是他成长岁月中最温暖的记忆。

“没有国家助学贷款,没有福建的张总对我的帮助,我不可能读完大学。我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有梦想的农村孩子。”说起捐款5万元,刘宇坦言,尽管目前他还有房贷,但做这件事情他不后悔。

祁勇文(化名)也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受益者。6年前,在杭州工作的他回到贺兰县找到赵志远,表示想资助3个贫困孩子上大学。“我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我想让他们和我一样。”截至目前,祁勇文已经陆续资助了15个孩子,帮助他们离梦想更进一步。

“赵老师,这钱你拿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吧!”洪广镇高荣村的刘军于2014年大学毕业。在还清助学贷款的当天,他拿出1000元钱交给赵志远。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从前,他们是受助人。如今,他们成为发光发热的人,用爱和温暖让更多农村孩子奔向诗和远方。

“老师,我马上要去延安大学任教,临走之前想去看看您。”3月10日,宁夏大学博士生母童给赵志远打来电话。

这个从南梁台子铁西村走出来的博士是赵志远的骄傲。

“读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我这10年全靠国家助学贷款读下来的。”母童笑着告诉记者,因为没有学费的后顾之忧,他把心思全都放在学习上,获得了不少奖学金。去年12月,他已还清了全部贷款。

2014年1月,赵志远带领88名贺兰籍在校大学生,在习岗镇新胜村开展助学敬老志愿服务活动。母童得知后第一个报名参加;2019年1月,赵志远组织64名贺兰籍在校大学生,在常信乡丁义村开展《跟党走》社会实践活动,母童再次报名参加……无论学业有多忙,只要得知赵志远去农村做宣传,母童一定会跟赵志远一起去。他坦言,以后他还会和赵老师下乡做宣讲,相信随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深入农村,更多农村孩子都能走进大学校园,用知识改变命运。

■ 系好诚信“纽扣”,让人生更精彩

近年来,贺兰县大力开展资助育人的实践探索,将资助工作的理念从保障型资助转为发展型资助,在做好困难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不断挖掘丰富助学贷款资助育人的形式和内容,连续12年在全区考核中名列第一。

“我们有一支优秀的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团队有老师有学生,不少学生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受益者,他们用真实经历讲述国家助学贷款给他们带来的改变。”贺兰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张少忠表示,团队组长由上一年志愿者集体推荐产生。当年志愿者由组长负责招募,志愿者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团队工作作风,12年来没有接到1例投诉。

在政策宣传上,贺兰县教育体育局通过校内、校外两个阵地同频共振。工作人员先后在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高校开展了20多场次还贷专题讲座。

对首贷学生,工作人员制作了便携小卡片,方便学生加深对支付宝账号、学生在线系统网址、认证支付宝等信息的识忆,尽快掌握相关政策和流程,为学生上学后查看贷款进度、办理续贷、还款计划等做好铺垫;对还有1年毕业的续贷学生,工作人员会提前核对整理学生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差异化教育,及时掌握学生休学复学、当兵入伍、留失等情况,为及时回收留失学生的助学贷款提供保障;对当年毕业的学生,工作人员会提前进行电话联系,让志愿者成为贷款回收先遣队,搜集整理毕业生信息,特别是还款意愿和面临的困难。及时掌握入伍大学生补偿申请进度,以及专升本、预科升本、本升研等录取通知书达到情况,为做好就学信息变更搜集第一手资料;同时,帮助预计毕业而实际没有毕业的学生就学信息变更,及时补充完善毕业生联系信息,了解毕业生对还款政策理解程度,帮助他们制定还款策略,为年底贷款回收做准备。

“以前老百姓对国家助学贷款不了解,为了娃娃上学到处借钱。现在知道了国家有助学贷款政策,每次县教育局同志来村里做宣传讲座,村民们只要家里有娃娃上学的,不管地里有多忙都会赶过来听。”南梁台子隆源村党支部书记李成平说。

多年来,贺兰县把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融入助学贷款工作中。2014年至今,在洪广镇欣荣村、广荣村、南梁台子隆源村、金贵镇江南村、习岗镇新胜村、常信乡丁义村等开展13次专题讲座,及时将党的惠民政策、资助政策相关标准和条件为老百姓全面解读,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累计受众2400余人。

“贷款回收工作中,暴露出部分学生缺乏理财意识、投资风险意识、爱岗敬业意识等问题,我们把电话失联和上年度还贷滞后的学生列为重点人群,利用夜晚、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学生在家时开展家访。”张少忠介绍,学生还贷工作是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除了认真负责,“情”也要贯穿始终。通过家访帮助家长学生认识征信的重要,帮助他们制定还款办法,鼓励学生系好诚信的“纽扣”,活出精彩人生。(记者 张晓慧)

编辑:侯程方 审编:WJ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