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30 11:03:46 来源:公益时报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抒情的旋律令人沉醉,更引人共鸣的,是歌词里描述的场景。
随着我国快速进入老年社会,城市如何养老,成了民生大事。作为特大城市,广州更是其中一个典型。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市老年人169.3万,占户籍人口的18.25%。
如何破解难题,满足全社会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如何发挥市场的调节配置作用?近年来,广州一直在探索。
不同老人需要不同服务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也有“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说法,老年人的状态与家庭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对于老年人来说,大抵可分为能自理、部分失能、失能三类,处于不同状态的老年人,需求也不尽相同。助餐配餐、医养结合、生活照料,是其中最迫切的需求。
午饭时间,广州荔湾区东漖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饭堂,很是热闹,“嘀”地刷下卡,就能现场点餐,还可以提前通过手机下单,两荤一素一汤,米饭不限量。
92岁的叶五妹就经常推着66岁腿脚不便的儿子来吃,已经一年多了,“很方便,有时候来不了,义工就会送到家里。”
除了吃午饭,叶奶奶也会和儿子参加一些服务中心的活动,打太极、听养生讲座、与老年人交流,遇到身体不舒服,还可以在中心的护理站看医生,甚至能够请护理人员上门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等个性化服务。
遇到家里实在没法照顾的情况,怎么办?
几个月前,78岁的杨姨突然中风,出院后生活无法自理,85岁的梁叔一个人实在照顾不来。还好养老服务机构越秀银幸颐园开到了社区,离家近,家人能随时探访,且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照料,老人的状态一天天好了起来。
“这种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能有效缓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问题。”机构负责人何洪涛介绍道,“我们会先对老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再提供最合适的服务。”
如果老人还能自理,但害怕有意外发生,工作人员就会推荐安装家庭养老床位,对住家做适老化改造、安装智能设备,记录老人的生命体征和活动轨迹,一旦有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
长期或临时托养、助餐配餐、上门照料、家庭养老床位……多样的养老需求,催生多样的养老服务,也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广州共有11个区级、153个街镇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超过18.4万名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占老年人总数的10.87%。
鼓励社会力量进入
7年前的海珠区沙园路1号,还只是个旧厂房,地处市中心。其时,正值广州市积极探索养老问题解决办法,鼓励市场力量进入该领域。
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审批手续精简,在用地、床位等方面,还有优惠、补贴……这让劳伟敏看到了机会。
“老城区,地理位置好,老年人又多,周边也没有类似机构,办养老院大有可为。”劳伟敏就和厂房所属公司合作建设,开办了松鹤养老院。绿树成荫,环境宽敞,花园式的养老院,有近900张床位。
一开始,松鹤的定位是高端养老院,收费不菲,开业近一个月,咨询的人不少,但入住的人却实在不多。在经过充分调研后,松鹤调整了策略,定位面向中端人群,价格也比刚开始下降了30%,入住的老人渐渐多了起来。
养老事业不是短期的事,对此,劳伟敏一直很清醒,“养老院的入住,前期靠宣传、价格吸引,而后期,靠的就是口碑了。”
抓环境、抓设施、抓服务,现在我们这里的入住率达到95%以上,还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五星级养老机构”。可劳伟敏还是感到“压力山大”。
“这几年,政府大力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门槛低了,但竞争更大,就是要优胜劣汰,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广州市民政局负责同志说。
眼下,广州市73%的养老床位、85.5%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1%的长者饭堂,均由社会力量提供,民办养老床位占全市总床位七成,社会力量已成为广州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
“从养老机构的开办,到养老床位的完善,再到长者饭堂食材的供应……社会力量的进入,意味着政府力量能够有效解放出来,更多地放在兜底保障与引导监管方面。”广州市民政局负责同志表示,“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政府能兜底,群众心有底
在被送到广州市老人院之前,陈文均是“三无”(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人)人员。提到去敬老院,他转身就走,谁的面子也不给。2016年9月,一场疾病袭来,陈文均倒下了,治疗后就被送到了老人院。
“以前,别人跟我说,千万不要去老人院,没想到,来了之后舍不得走,工作人员态度好,院长还给我拿了新衣服来……多亏了政府照顾,我才能在这安心养老。”陈文均说。
“像陈文均这样的老人,属于特殊保障对象,由政府兜底保障。我们公办养老院必须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广州市老人院副院长常广财说。
政府能兜底,群众心里才有底,才能避免因市场失灵而带来的养老公平问题。
为此,广州市民政局定期巡访、主动服务,加强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为“三无”、低保低收入、计划生育特别扶助人员等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资助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率先建立全市统一、困难失能优先、公开透明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还为全市所有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资助10万多名本市常住的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使用“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
除了兜底,政府还注意扮演好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广州对养老产业发展进行有效引导,围绕老人养老需求精准发力,强化顶层制度设计,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一开始降低准入门槛,到给予多项资金支持,再到出台用地规划、出台政策、出台标准、评定星级,对市场的发展方向,既是鼓励,也是规范。自2009年以来,市里累计投入资助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资金达5.3亿元。
政府监管,大数据可以成为有效利器。走进广州市养老服务数据监测中心,大屏幕上,长者饭堂数量、全市助餐配餐申请人数、居家服务资助对象等数据,清晰明了。通过这个平台,全市的养老服务情况能够被精准掌握,再对数据分析,就可以合理整合服务资源,均衡分配补贴资金,同时能够规范管理、防范造假,让监管更加细致高效。
“大城市养老,必须依靠多个主体共同发力。”广州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把大养老的工作做实做细。把长者大配餐、医养结合、家政+养老、嵌入式养老、养老机构提质增效等民生品牌做深做精。完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