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09:48:21 来源:新华网
1月12日,《2022年无限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这是无限极连续第16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健康”“品质”“员工”“伙伴”“环境”和“社区”六个方面介绍了无限极过去一年的责任实践,向社会公开披露企业履责信息。
2022年,公司创业30周年之际,无限极将使命升级为“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共创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这意味着企业将汇聚更大能量,与更多认同养生文化的消费者、经销商、合作伙伴和社会各界一起,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共创美好未来。
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 积极履行健康科普责任
过去一年,无限极秉持独特的健康理念“养生固本 健康人生”,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健康中国”建言献策。2022年8月,承办“中医药文化传播·我们在行动”广东站活动,携手院士和国医大师推广中医药文化。2022年11月,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中华中医药学会合作举办“2022健康责任论坛”,发布第6本《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展示中医药视角下的国民健康状态。
作为一家多年深耕健康养生主赛道的企业,无限极积极履行健康科普责任,进一步向大众普及中医药养生知识。2022年,无限极南北两大生产基地分别获评“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和“辽宁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自落成以来累计接待线下参观672万人次,线上云参观769万人次。同时,无限极科普志愿者走进社区,2022年度共组织6批“科普进社区”系列活动,近5000人次参与,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理论和保健服务的理解与认同。
强化中草药健康领域科研创新 全链路把好产品质量关
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也是对消费者最重要的承诺。过去一年,无限极在数个重点科研项目取得重要进展:2022年9月,无限极参与的“延缓衰老及增强免疫功能性食品的国际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计划正式立项,该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牵头,剑桥大学等多家知名学府共同参与。2022年11月,无限极全球科学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由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学科、多领域的中西专家组成,与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夫曼团队、英国剑桥大学等全球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将传统中医药的智慧与现代科技方法相结合,转化成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服务”健康养生方案。
为保证中草药种植标准化,无限极早在2011年就提出“3+4+5”中草药种植管理模式,实现品种、生产资料、田间管理、技术服务、产品回购加工等环节的统一管理。
为了给消费者带来绿色、健康、高品质的产品,无限极不断升级生产工艺,打造环保、高科技的智能化工厂。2022年12月,无限极营口生产基地荣获辽宁省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无限极始终坚守“100-1=0”质量理念,把质量管理零缺陷、产品安全零容忍、质量服务零距离作为质量管理的三大内涵。2022年12月,凭借对“基于‘100-1=0’的端到端全链条质量管理模式”的不懈探索和实践,无限极获评为“2022年广东省质量标杆”企业。
提升社会各界的责任意识 探索公益新模式
2022年,无限极第4次举办“520社会责任日”活动,以“小爱汇大爱”之力,提升社会各界的责任意识。同时依托全国30家分公司,带动合作伙伴和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公益事业,在抗击疫情、捐资助学、志愿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
2022年11月,无限极向广州市慈善协会捐赠483.98万元爱心物资,全力支援广州抗疫,并组织各地分公司发挥在地优势,向一线捐赠健康产品。自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向武汉、吉林、上海、内蒙古等地捐赠抗疫资金和物资1627.62万元。
无限极设立的“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持续资助困境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打造“助学+育人”公益模式。截至2022年12月,“思利及人助学圆梦”公益项目在全国设立44个班,覆盖全国30个省(含直辖市/自治区),投入资金 2684.5万元,1661名学生获得资助,1256名学生完成学业。
无限极志愿者协会自2016年成立,2022年结合无限极创业30周年之际,在全国各地开展“感恩30年 乐活30城”活动,走进吉林、山西、山东、湖北等地的社区和学校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截至2022年12月,该协会已在全国志愿者队伍34支,志愿者数量超9800名,其中超过7000人在“中华志愿者协会”登记注册,共开展798场次志愿服务,建立了100个无限极志愿服务点,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万小时。
“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面向未来,我们将坚守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的初心,用信心和雄心去拥抱大趋势,承担更大的责任,为人类的健康,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惠森在报告致辞中表示。
(责编:曹淼、李源)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0112/c14739-32605272.html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