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4 19:42:54 来源:证券日报
2021年是马上消费金融(简称“马上消费”)成立的第六年。六载磨砺,马上消费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成长为注册用户超1.3亿、累积纳税超36亿元、员工2000人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这一发展历程无疑是高质量、高价值的。然而对于马上消费来说,最引以为荣的价值实现抑或是未来所追求的目标,排在首位的也从来不是企业的业绩和规模,而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成果。
在马上消费董事长赵国庆看来,企业社会责任涵盖了多重内涵,既有对行业、用户、员工的责任,也有对社会、国家、民众的责任。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为重大。马上消费自成立以来,便确立了始终坚持社会责任的战略,不以利润为追求,以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作为重要目标,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价值,在履行国家与社会责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几个方向不懈努力,坚持做一家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
一直以来,马上消费不仅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践行普惠金融、促进就业、积极纳税、公益捐赠等方面积极行动,还在助力乡村振兴、碳中和等国家大战略上积极响应,以实际行动体现社会责任与担当。
让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当前,乡村振兴已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四五”规划都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未来的工作重点。金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农民对多元化、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作为金融机构,如何将自身优势精准对标时代所需,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三农”倾斜,更好满足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是乡村振兴大战略赋予金融机构的时代使命。
在万物互联和新技术下沉的当下,马上消费以小额分散、融入多元消费场景的普惠金融为着力点,以数字化技术为驱动力,通过构建线上化、智能化、数字化全闭环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繁琐的程序和时空上的限制,将快捷的、无差别体验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县域、乡村和社区延伸,覆盖信用记录缺失、传统金融服务盲区的农村消费群体,致力打通普惠金融触达乡村地区的“最后一公里”。截至2021年6月份,马上消费覆盖农村用户2300万+,县域用户2800万+,其中不乏返乡创业的青年和“新农人”,他们通过消费分期服务,助力增加收入,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
马上消费借助科技的力量,在乡村振兴方面持续发力,在普惠金融方面实现了三点突破,一是“技术为王”,通过科技手段降本增效;二是技术背后的理念转变,提出从“普惠”向“惠普”转变的理念,即通过科技的投入,实现从金融可得性向金融的定价惠普性转变;三是制定普、惠、质协同发展的未来战略,用普惠金融润泽乡村振兴。未来,马上消费将充分借助自身平台和流量优势,争取融入更多的“三农”场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发展绿色金融 为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指引下,全社会、全行业群策群力,这也为绿色金融的探索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方向。如何通过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成为金融机构的探索重点。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将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作为自身担当社会责任的重点工作,并借助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优势,探索“金融+科技+碳中和”的绿色金融模式,践行绿色低碳发展。
马上消费通过结合场景、小额分散的消费信贷服务模式,确立了完全数字化、线上化轻资产绿色模式,一是产业链中每一环节的碳减排和碳补偿,二是运营办公体系中的节能减排和办公环境的绿色节能材料应用,三是通过科技成果对节能减排进行赋能。比如通过减少用户线下办理业务出行、节约用纸、科技对业务质效赋能等多样手段,降低能耗,增加碳补偿。此外,马上消费·安逸花还组织开展了主题为“绿色地球,逸起守护”5.5低碳公益日品牌活动,培养低碳生活方式。倡导从个人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一起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
除此之外,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马上消费还积极投身“抗疫”,不仅第一时间进行捐赠支援武汉,并为已驰援武汉的两批重庆医疗队人员赠送为期一年的保险保障。同时,马上消费还充分利用科技和数字金融优势助力“战疫”,48小时快速启动“云呼叫中心”,在保证“零接触”的要求下保障业务不停、服务不停,并且对受疫情影响的客户差异化豁免罚息、罚金,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践行社会责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它早已融入马上消费企业发展的DNA,融入一点一滴的行动中。未来,在责任这条道路上,马上消费任重道远,继续奋斗!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