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生态环保扶贫:走绿色脱贫之路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0-10-16 11:24:33 来源:人民网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绿色脱贫之路。”十三五以来,践行“两山”理念,我国趟出了一条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10月14日,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协同打赢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的2020年全国扶贫日生态环保扶贫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多位政府官员和业界专家围绕“中国生态扶贫理论内涵与实践经验”“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绿色路径”“构建生态扶贫长效机制”等话题展开热议。

生态保护和减贫结合是中国特色减贫方式

20多年前,中国的生态脆弱区中有76%的县是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73%。“最新数据表明,在国家级贫困县分布中,位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占84%,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占64%。”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华谈到,中国的贫困地区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空间上高度吻合,贫困问题与生态问题密切相关,通过生态扶贫,把减贫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够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的独特减贫方式。

生态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生态扶贫,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仅减缓了贫困群体对于生态环境的压力,也为中国生态环境走向好转提供了重要动力。

王亚华建议,随着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即将被消除,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举措应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统筹兼顾,同时因地制宜拓展生态振兴多元路径,让生态扶贫转向生态振兴。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欧青平指出,生态建设能够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助于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方面,生态建设形成的绿水青山为贫困地区后续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生态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自然生态良好的贫困地区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目前,为推动生态政策落地,国家安排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5亿元,在贫困地区选聘1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转化为生态护林员、生态保护员。同时,全国共组建2.1万个生态建设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近12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保护建设。贫困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增强了劲头。”欧青平说。

脱贫攻坚收官不收力 构建生态扶贫长效机制

生态扶贫长效机制是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之策。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表示,生态扶贫是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防范脱贫人口返贫的必要条件。生态扶贫长效机制应是可持续高质量生态扶贫,通过生态赋能扶贫社会价值,融入高质量扶贫,以及扶贫赋能生态价值,融入高质量生态保护,二者是有机一体。

“过程中,政府角色应该是从主导到引导;贫困对象则应从被动到主动;市场机制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生态保护则是从单向到双向,从单赢到多赢;多方参与则是从社会参与到全员参与、多元协同再到包括贫困对象自身参与的全员扶贫生态。”雷明说。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房志谈到,精准扶贫必须构建扶贫长效机制,首先,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其次,持续扶贫必须建立市场机制激发消费扶贫活力,增强贫困地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长效扶贫必须与能力培训和引智相结合,引领当地百姓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介绍道,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绿色化”三化并进,构建水清、天蓝、地绿的良好生态格局和以现代高效农业、医养健康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教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才是筑牢保障网脱贫不返贫的好途径。

生态环境共治共享 促进乡村振兴

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是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介绍说,“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已累计安排中央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资金258亿元,支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了13.6万个建制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其中,覆盖了28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46万个建制村。

环境好了,自然引得蝴蝶来。

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党委书记项敏对此深有体会,“小悟乡夯实生态环境本底,并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的脱贫攻坚动力,在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和涵养绿色生态环境等方面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助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江西省崇义县聂都乡党委书记胡朝臻则谈到,聂都乡充分发挥赣水源头第一乡的生态优势,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将“两山”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做强现代农业,做优乡村旅游业,协同推进水源地保护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两山”转化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如何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尽快实现由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河北省围场县八顷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安治谈到,八顷村重点围绕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减贫,先后发展金莲花、玫珑瓜、菊芋等生物多样保护与减贫项目,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新动能,在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推进模式上下功夫,在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上做文章,逐步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逐渐增加老百姓收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共赢局面。

对于下一步如何巩固生态环保扶贫成果,庄国泰表示,生态环境部要在前期扶贫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壮大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良好生态成为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编辑:侯程方 审编:admin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