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服务残疾儿童8200万捐款这样花

时间:2020-01-14 14:54:4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妈妈,妈妈!”

声音小而柔弱,却很清晰。

持久的专业康复,让5岁的孤独症孩子喊出了人生第一声“妈妈”。接孩子的母亲当场愣住,接着泪流满面。

这是前不久发生在宝鸡智塔儿童启能成长中心的一幕。

残疾儿童正在接受康复训练

残疾儿童正在接受康复训练

自2013年启动至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简称“助养项目”)募款超8200万元,受益人次达16.35万。

在宝鸡市,助养项目聚焦残疾儿童,将其与家庭、社区、康复学校、政策等有机连接起来,发挥了综合性扶贫的叠加效应。

通过机制创新,多方参与搭建了一个助残类社会服务的生态体系,初步实现了精细化救助与社会化参与的融合。

用一个体系支撑一个孩子

陕西省凤翔县的轩轩(化名),1岁时被确诊为脑发育不良。家里平时靠父亲一人打工维持生活,难以承担持续治疗与康复的费用。绝望之际,助养项目伸出了援手,让孩子得到治疗和康复。

如此快速反应,是因为助养项目与当地残联、妇幼保健院等单位建立了联动机制,才能保证第一时间得悉并及时介入。事实上,依托每个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助养项目的筛查与调研可以迅速“瞄准”救助对象。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较早意识到,应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完善助残服务。助养项目在宝鸡落地的过程中,该基金会最初与当地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作设立项目办。经数年实践,项目办发展成为独立机构———2018年在当地民政局登记注册成立了宝鸡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简称“星之家”)。

星之家的核心作用是“枢纽”。它整合当地已有的社会助残资源,孵化专业康复机构,搭建助养项目的执行网络,打通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至2019年,助养项目通过星之家支持了宝鸡市启聪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宝鸡青青草康复教育中心、宝鸡市陈仓区慧心康复培智中心、宝鸡乐培身心障碍者发展中心、宝鸡智塔儿童启能成长中心、西安市莲湖区金色阳光康复中心6家助残类社会服务机构。除了资金支持,项目还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等手段为其赋能。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社会服务机构直接签协议,将资金直接拨付到这些机构开展项目,提升了资金使用的效率,这也意味着“轩轩”们可以就近获得专业服务。在救助的过程中,当地的民政、教育、住建等政府部门与地方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也都有参与,多方合力建设了一个助残类社会服务生态体系。

今年,轩轩已6岁。在项目帮助下,轩轩即将升入普校,成为一名小学生,父母的脸上有了笑容。

迈向综合性扶贫

2013年,7岁的脑瘫儿晓雪(化名)被助养项目纳入受助对象。晓雪家在凤翔县柳林镇,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项目的帮助下,晓雪先后做了两次手术,目前在当地康复机构进行持续康复,已经可以短距离行走了。

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

这一年,晓雪12岁了,不在救助年龄范围,但有了助养项目的帮助,她的康复没有中断。助养项目在政策启动到受助对象获得服务的空档期提供救助,在救助政策之外继续为残疾儿童提供持续的康复服务。

这种“见缝插针”的方式,确保了救助的精准度,它还突破了单一救助的局限,延伸至综合扶贫范畴。以晓雪为例,2014年,助养项目资助她获得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还为她适配假肢矫形器。项目为她的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还安装了供暖设施,为她的冬季康复提供帮助。此后,助养项目还为晓雪家安装了净水器和电动出行代步工具,提供学习桌椅,修葺了洗浴间。

迄今,助养项目累计为这个家庭提供了近8万元的资助。

在宝鸡等地,鉴于残疾人需求多样化及贫困家庭情况不一,助养项目还在产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支持等方面提供资助,并尝试提高残疾人家庭在社区的地位。

“项目捐赠的三轮车对我帮助特别大。”在宝鸡市眉县,一名残疾儿童的家人说,“我带车去猪场打工,比以前挣得多多了,家里拉重东西、老人外出看病用的都是这辆三轮车。我现在算是能把家撑起来了,感觉能抬起头了。”

“我们采用的是‘一户一策’的方式,帮助残疾家庭脱贫。”助养项目负责人常达列出了一个扶贫“公式”:“社会地位提高(住房)+健康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增收(生计资本投入+生产设施改善)-生活成本(康复支出)=残疾人家庭脱贫。”

影响力提升的“双轮驱动”

启动之初,助养项目就注重公众参与。凭借扎实的成效,2015年,助养项目筹款额度突破千万元,步入稳定发展期。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借助支付宝公益等平台进行公众筹款,及时披露残疾儿童及家庭受益情况,并邀请捐赠人、媒体探访,获得了更多信任。

不少爱心公众成为项目的月捐者,长期支持并参与项目开展的各类活动,而受益人与社会公众的双向良性改变,也在持续地改善着残疾儿童的成长环境。

2013年至2019年间,助养项目的捐赠人次超过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过去30余年的总和,可谓“井喷式增长”。迄今,助养项目累计获捐8225.12万元,源于超2000万人次的捐赠,其中单月月捐人数已超过26万人。

在宝鸡,助养项目搭建了一个各市县受益机构、星之家、宝鸡市政府相关部门及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参与的“四级协作模式”:自下而上传递需求,并通过项目实施回应这些需求,同时又通过监管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项目运营让残疾儿童及家庭发生改变,丰富了公众参与公益的体验,也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慈善资金来源,进而再次促进更多儿童受益。筹款与运营两个闭环打通,形成了“双轮驱动”。

影响力提升让助养项目加速扩展。在条件成熟的其他地区,“宝鸡模式”被复制成功。目前,助养项目已覆盖陕西、湖北、甘肃、重庆、内蒙古、新疆等12个省(市、区),项目支持的助残机构已经多达16家。

各地依据实际情况,发展出不同的服务模式。如重庆市的助养项目,当地执行机构不仅利用小区公共场所为孩子们提供日间照料和社会融合训练,还开展“家长喘息服务”,为其提供短期照料、咨询、康复技术指导、心理压力放松等服务。

“助残工作需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我们在逐步构建助残类社会服务机构发展和公募基金会之间的新生态。”常达说。

编辑:侯程方 审编:admin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