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汽车流通奋斗者祝福新中国70华诞!

时间:2019-09-29 17:31:40 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回望不平凡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人民获得全所未有的幸福!

    70年来,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1958年,新中国第一辆量产轿车“红旗”在长春诞生,小规模汽车生产基地开始建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序幕。这一年,中国汽车产量仅为15万辆。1983年,中国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在北京落地,产品短缺的情况逐步得到改善。这一年,改革从打破作价方式、商业层次和流通渠道开始,然后逐步放开价格。上世纪90年代,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颁布,汽车产品开始进入家庭,市场快速形成并发展,到1999年,广汽本田成功引进了国外成熟汽车市场经销理念,在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品牌4S店,集销售、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和信息反馈为一体,成为实现从生产到消费最优路径的商业服务模式。这一年,4S店让中国消费者眼前一亮,成为当时社会热议的话题。2018年,中国已成为世界各主要汽车品牌全球最大市场,汽车品牌4S店发展已近3万家。这一年,中国汽车产销已达2800万辆,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伴随着改革征程,中国汽车市场得以形成并蓬勃发展,也随之产生了汽车流通行业。可以说,改革始于流通,并在流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40年来,汽车流通发生了四大巨变。汽车流通的地位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从汽车产业的末端走到前端,从处于被支配地位发展到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决定性地位的行业,汽车市场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汽车流通地位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汽车流通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流通企业的所有制实现了从国有向民营、从单一向多元的发展,4S店经销模式以其独有的特点,发展成为汽车流通行业的主体,2018年,百强汽车经销商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万亿,实现税收贡献4150亿,每年近3千万辆新车80%是通过4S店实现了销售,2亿中国车主大多数享受了4S店专业的服务;汽车流通的形态发生了多样性变革,伴随着市场不断繁荣和需求不断升级,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在汽车流通领域交汇运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市场体系。汽车市场囊括了新车、二手车、互联网电商、后市场等在内的各类型流通业态;汽车流通行业组织发生了跨越性变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成立于1990年,伴随着行业的成长,协会已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家会员的汽车流通领域全国性社会组织,各地汽车流通组织也快速发展,共同围绕协助政府、引领行业、服务会员的宗旨,发挥政府与企业间桥梁作用,推动汽车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

    今天,新的时代召唤新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当前,汽车市场出现多年未有之下滑,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期。推进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扩大去产能去库存,需要扎实有效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是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的根本途径,要更多运用市场机制改变过去“以产定销”的生产方式;去库存是改善汽车市场供求关系是重要举措,高库存是阻碍汽车市场发展的万恶之源;降成本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强化放水养鱼意识,在汽车流通企业税收改革工作上加大力度,降低汽车市场各类经营主体的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补短板是扩大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要营造适应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增强汽车市场微观主体的内生动力。近年来,“放管服”改革持续向纵深发展,已经开始更有力地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

    实现汽车强国梦,迫切需要推动建立现代化汽车流通体系。我们要深刻理解新时代汽车流通的丰富内涵,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释放中国汽车市场红利必需要提升现代流通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以品质、服务和体验为特点的消费需求正改变整个汽车产业链,倒逼着生产和流通的重构。流通作为衔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影响着供需匹配水平,流通引导生产和扩大消费的作用愈发凸显。正所谓,流通顺畅、百业兴旺。

    70年后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汽车流通奋斗者都是追梦人,让我们与祖国同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毅力铺就中国汽车流通新的更大的发展画卷!

    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编辑:hcf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