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85后女记者的11年公益征途: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时间:2019-06-11 10:54:07 来源:天天正能量官方

公益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公益记者是公益界的一线力量。

2018年年底,“记者眼中的公益力量”栏目正式推出,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公益,传递正能量。

第二十期,一起走近洛阳晚报李砺瑾,讲述属于她的公益力量。

李砺瑾大雨中采访瓜农.jpg

大雨中采访瓜农的李砺瑾(左一)

李砺瑾

洛阳日报社首席记者,洛报融媒·沸点工作室主任。

本科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200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洛阳晚报》,11年来一直在采访一线工作。 

但凡认识李砺瑾的人,哪怕只是一次两次的接触,对她也有着很相似的评价:热情、认真,浑身散发“正能量”,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5月底,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在西安召开的2019“最美家乡人”启动仪式暨第五届全国媒体公益研讨会上,作为记者代表,她在会议上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85后女记者的11年公益征途: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感谢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黄为军老师,帮我联系到《江南晚报》的黄孝萍记者,通过黄记者又联系上掌握一手资料的知情人李安女士,然后又有了接下来的美国采访之行。”李砺瑾说,这是两年多来她和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之间关系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她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市的布利斯堡国家军人陵园安葬的52位抗战飞行员遗体,其中有一位,是洛阳人赵光磊。关于赵光磊的信息只有短短一行,名字、籍贯,以及生卒年月,再无其他。

就在这时,她生出一个想法,帮助长眠在美国76年的抗战飞行员寻家。

她通过天天正能量和兄弟媒体,迅速找到知情人。4月18日,一名收藏家找到了赵光磊的照片,正式开启了“寻家”系列报道。

后来,她得知,5月11日长眠海外飞行员的家属将赴美祭拜抗战飞行员,她做了大胆的决定,去美国采访。

85后女记者的11年公益征途: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时间紧迫,就在出发前两天,她才终于拿到了媒体签证,出发前往美国。她后来说,作为地级市媒体,能有机会参与“跨国”采访,这次经历一生难忘。

三四天的时间里,采访、拍照、拍视频,三次去往陵园,“第一次下起了大雨,第二次狂风四起,最后离开时晴空万里。”她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这群当年怀揣报国理想却长眠异国的年轻人们,应该可以安息了。”

85后女记者的11年公益征途: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即使每天只休息两个小时,却依旧打了“鸡血”一般不知疲倦,在美期间给两家媒体共发回超过10个整版的稿件和图片。

85后女记者的11年公益征途: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跨越重洋,这是李砺瑾11年一线记者生涯中走过最远的路,但她说,这却不是最难的。

85后女记者的11年公益征途: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作为一名女记者,她曾翻过最高的山,深入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藏东横断山脉腹地,在昌都历时半个月记录一群洛阳师范毕业的老师,在雪域高原绽放的青春;

作为一名女记者,她曾走过最曲折的路,10年四次回访汶川,记录下40个家庭的悲欢和变迁;

85后女记者的11年公益征途: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作为一名女记者,她曾做过最暖心的事,通过报道发起儿童救助基金,迄今已帮助13名重症儿童;

作为一名女记者,她也曾见过最美的人,率先报道捐出300万积蓄的李俊贤院士,将他的故事讲述给全国人民。

李俊贤院士的故事,是2018年《洛阳晚报》与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举办的“最美家乡人”活动的开篇报道,透过这位老人的一生,感动了洛阳,更感动全国,也让“最美家乡人”叫响整座城市。

85后女记者的11年公益征途: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后来,洛阳农民刘平安在寒风中漏粉条救女的故事,经过天天正能量的平台推送,“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大V纷纷转发,全国各地素昧平生的网友们慷慨解囊,三天时间内募集到了超过40万元的捐款,为刘平安师傅的一双儿女凑够了手术费。

85后女记者的11年公益征途: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连续两年,《洛阳晚报》发起助农爱心联盟活动,共帮助600多名瓜农,认购爱心瓜80多万斤,帮助瓜农修理农机数十辆,为瓜农全城免费派送200 个“爱心大礼包”,“在这中间,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一直在提供支持和帮助,大家一起将正能量传播得更远……”李砺瑾说,跟天天正能量一起为公益发声的时间不长,却带给我不少成长。

85后女记者的11年公益征途: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十年前年她报道过嵩县带着尿袋上学的女孩丹丹,那是她第一次接触公益,直到现在她们每年都有联系;2017年初报道嵩县弃婴静静患重病的故事后,她不仅为静静募捐了15余万元,并和孩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送饭、辅导功课、给孩子过生日,出院后又多次去嵩县看望她,并送衣物、学习用品等,如今她们已成了亲人。

85后女记者的11年公益征途: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李砺瑾为静静辅导功课。

刚开始做公益,全靠满腔热忱,到如今,在公益的道路上走了十年,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说,变化的是日积月累的经验,不变的是对初心的坚守和执着。

2019年1月,她被授予首席记者职级证书,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雨夜凌晨,趴窝的拖拉机,无助的瓜农,她在;四赴汶川,十年回访,四十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她在;家人的生日,孩子的呼唤,家庭的晚餐,她却总是不在;3650个日日夜夜,笔下是人间冷暖,心中是读者万千。从业十年,她走过最远的路,翻过最高的山,见过最美的人。让无助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李砺瑾,用心去继续讲好洛阳故事!”

“青春是自己的,初心是自己的,目标也是自己的。所以,坚持,奔走,辛劳,收获,也是自己的。”李砺瑾说,这是一位前辈送给她的话,她一直谨记在心。

85后女记者的11年公益征途: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其实,在李砺瑾看来,这句话也跟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一直的坚持不谋而合,“到如今参加了三届‘最美家乡人’,过程中,我看到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对初心的坚守,那是一种对小而美的公益故事的执着。” 李砺瑾说,通过这个平台,她讲述的无数凡人善举得以展现,平凡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得以褒扬,这样的公益,就是她心中期待的公益。

最后,她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喜欢的

是一个正常人灵魂里躲着的神经病

是一个智者脑子中存在的白痴

是一朵玫瑰脚下的泥土

是宇宙里最特别的那颗星

是只被我看见的那部分天真……

11年来,她坚持讲有温度的故事,做有温度的人。

因为作为一名公益记者,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编辑:hcf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