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8059-268

全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库将建立,“女童保护”曾连续多年呼吁

时间:2019-08-06 18:12:18 来源:中国发展简报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8月2日在相关会议上介绍,检察机关将建立全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库,推动形成涉及未成年人相关行业入职查询和从业限制制度。

史卫忠在当天举行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部际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暨深化“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行动工作部署视频会上介绍,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严惩侵害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权益犯罪,2018年以来起诉遗弃未成年人犯罪103件140人,起诉侵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3600余人。

他介绍,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大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司法保护工作力度,包括强化诉讼监督,对侵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犯罪有案不立、有罪不究、重罪轻判的坚决监督纠正;推动惩防侵害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犯罪长效机制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强制报告制度,要求教育、医疗、救助管理、福利等机构,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遗弃、侵害的,必须及时报告。

对于这一问题,“女童保护”一直长期关注。

“女童保护”自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提出了与建立健全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相关的倡议。

在2019年的“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参会嘉宾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监察厅三级高级检察官李薇就提到:“对于侵害未成年犯罪,检察机关做了很多方面尝试,比如性侵数据库建设、数据查询制度建设,下一步,还会研究制定性侵的证据标准和程序规范”。

而在2017年的“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汤素兰也曾提出过类似建议:“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我支持公开性侵儿童犯罪人员的前科信息,并且制定法律法规,让其不能从事易于接触孩子的行业”。这个提案被媒体称为当年的“网红提案”,2017年6月,有关部门答复称,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相关制度。

2018年“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胡卫则提到一个案例,施害者通过补习、辅导课程名义性侵学生,仅被解除职务了事。之后,施害者又换了一个地方继续实施性侵。胡卫认为,我国还没有“防火墙制度”,最好的办法是把有性侵前科的人与儿童隔离开来,实施从业限制,并把有性侵前科者的信息公开。

胡卫坦言,性侵犯罪人员危险程度比一般违法犯罪人员更高,所以隔离时间应该更长,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监管限制,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适性做法,“在我国的部分发达城市可以先做起来”。

小编查询发现,今年7月,上海市出台《关于建立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全国省级层面首个涉性侵违法犯罪人员从业限制制度,旨在健全完善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从业人员的招录与管理机制,强化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预防。实际上,2017年7月,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就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了限制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办法。

在2018年“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参会嘉宾上海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科长杨珍表示,闵行区综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方面相关条文,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探索建立对有性侵儿童前科者限制禁止从业机制。

截至今年5月底,闵行检察院建立的该区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黑名单信息库已汇总涉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信息3800多条,各主管部门通过信息库对1100余名新招录人员情况进行查询比对,并对14000余名在职人员开展了筛查。

浙江慈溪、江苏淮安等地检察机关也联合相关部门建立了类似信息登记数据库及从业禁止制度,“女童保护”一直有关注→江苏淮安公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信息 设置行业准入禁止。

【女童保护基金】

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14岁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2013年6月1日,全国各地百名女记者联合京华时报社、凤凰网公益频道、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及中青公益频道等媒体单位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2015年7月6日,“女童保护”升级为专项基金,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下。2018年3月,“女童保护”团队成立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非公募),公开募捐继续与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合作。“女童保护”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截至2019年6月底,“女童保护”已在全国30个省份相继开课,培训志愿者数万人。通过与地方妇联、教育局、团委等部门的合作,培训当地教师授课,使得儿童防性侵教育覆盖面大大拓宽,覆盖儿童超过312万人,覆盖家长超过53万人。此外,还定期进行线上培训和讲座,目前各个平台上已有上千万网友参与。

编辑:hcf

首都公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