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4 15:05: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美团点评(下称美团)发布首份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指出,美团利用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将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融合,逐步实现商业与社会互利共赢。
如何满足民众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当下社会面临的矛盾与挑战。随着我国互联网与公益慈善日益深度融合,互联网公益慈善正在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从助力脱贫到环境保护,从满足就业到医疗救助,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赋予了慈善更多畅想的空间,让公益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助就业 促增收
《报告》指出,2018年,超过270万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比2017年的220多万增加近50万。而这些骑手中,75%来自农村,31%的骑手来自去产能产业工人。
左申平2004年从安徽来到北京,他先后从事过保安、快递员的工作。2017年11月加入美团外卖国贸站,成了一名外卖送餐员。在外人看来稀松平常的配送工作,左申平偏偏从中钻研出“道”来。他白天根据美团智能调度系统送餐,晚上回家还琢磨送餐路线,入职后第二个月工资就拿到了9000元。
2018年初,他被站里选举为组长。第二季度连续三个月,被评选为美团外卖国贸站的单王。7月,他被公司提拔为储备站长。左申平是“城市新青年”的典型代表,他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证明了,生活总会眷顾努力的人。在美团,每天有60万像左申平一样的外卖骑手完成两千多万的外卖订单。
美团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服务和数字化改造,促进了外卖骑手、美业培训师、育婴师、汽车美容师、试吃官等新职业的出现,为生活服务业创造了大量的新就业岗位和形态。
据美团外卖数据显示,美团外卖骑手的工资收入也高于传统制造业收入,而且时间上相对自由。其中美团外卖自营骑手收入最为可观,收入多在6000-8000元。不错的收入也让54%的骑手在2018年感到生活有了可喜的变化。
助580万商家开拓客源
《报告》显示,美团在深入了解商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持续提供面向广大生活服务商户的全方位创新服务,既是“孵化器”,又是“催化剂”,用数字化的方式助力商户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
从北京南城的一个路边摊到拥有49家连锁门店,解决几千人就业,南城香的老板汪国玉花了超过20年的时间。
如今,回顾自己创业成功的经验,汪国玉认为餐饮外卖的数字化升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上线美团外卖后,南城香获得了更多数据维度的运营建议,美团外卖业务经理每天都会给我们提供数据信息,包括出餐时间快慢、顾客口味的反馈以及骑手在门店停留时间等等。” 汪国玉说,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有效评估商家线上运营效果,从而进行优化改进。
南城香的成功,正是美团构建生活服务业平台,助力商家、行业和社会数字化发展的缩影。
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曾提出,数字经济分需求侧的数字化和供给侧的数字化,过去二十年,需求侧的数字化逐渐完成了,但是在供给侧的数字化才刚刚开始。科技企业不要想颠覆线下传统企业,要融合发展,助力传统商家,帮他们数字化。
借助营销、金融、配送、供应链、经营和IT服务六大工具,美团一方面为580万商家提供开拓客源、提高效率、强化品质的解决方案,提升商户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创新驱动,参与行业标准的研制以及平台治理,服务生活服务业人才发展,促进就业,助力行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天网+天眼”护卫餐桌安全
《报告》指出,2018年美团外卖共完成63.9亿份订单。这些订单中,不少是特定群体的需求:有约751万医护人员叫美团外卖到医院;解决了约2000万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加班忙碌到晚上8点后点美团外卖的白领超过 1400万人。
如此庞大的饮食需求,食品安全是头等大事。
基于此,美团开发建设了“天网”系统,即入网经营商户电子档案系统。通过“入网审核、在网登记、退网追踪”三大环节,对入网餐饮商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商家的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档案全部电子化,进行及时跟踪比对,确保平台商户信息真实可靠。
目前,该系统对接了北京、上海、厦门等地监管部门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数据,实现商户信息“登记”与“验真”的同步完成。在“天网”系统的基础上,美团开发了“天眼”系统,即餐厅市民评价大数据系统。该系统以美团点评积累的消费者对餐厅的点评数据为基础,通过语义识别分析技术,将海量评价数据中有关食品安全的内容进行量化和结构化,并通过数据分析可视化地展现出来。
“天眼”系统在智能检索分析用户在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上的评价后,形成负面信息线索库,每日提供给政府监管部门,为其风险研判,实时预警提供数据参考,让政府抽查有的放矢,帮助监管部门提高“以网管网”的工作水平。
以数据为基石,政府监管部门和互联网平台联手,共担食品安全监管与治理责任,扩大并细化了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渠道,推动形成更完善有效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
1、凡本网来源注明“首都公益网”域名:www.sdgy.org.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首都公益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都公益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首都公益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首都公益网 电话:400-8059-268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公益热线:400-8059-268 9:00--17:30(周一至周五) 邮箱:450952431@qq.com
首都公益网 | 全民公益传播平台官网版权所有(C) 京ICP备16047934号
互联网反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